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种种原因而生病,因疾病导致的发热最让家长担心。孩子体温增高,家长十分担心是否会引发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其担忧情绪会随着体温升高而逐渐增加。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种,而最常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儿童发热的知识。
什么是发热
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37.5 ℃。临床上腋温≥37.5 ℃就定义为发热。
依据腋温进一步划分37.5~38 ℃是低度发热;38.1~39 ℃是中度发热;39.1~41 ℃是高热;超过41 ℃为超高热。
发热是儿童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因细菌或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而出现发热症状。这是因为发热系统中病原体刺激下使身体中防御系统工作的一种表现,所以,发热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发热是人体和病毒细菌的战斗,温度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
发热时的护理
发热可分为三个时期,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时孩子会出现手脚冰凉、全身发抖的症状,这个时期孩子的体温会上升很快,这时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多休息、多补充水分;饮食要清淡,可以吃些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室内要多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最主要的是定时测量体温,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的症状为面色红润、皮肤发烫、身体乏力等,这时体温会达到最高点。此时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增减衣物,如孩子后背发凉、身体寒战,就需要给孩子穿些衣物,如果身体出汗,就需要减少衣物,千万不要捂着,避免发生捂热综合征;家长每半小时就要给孩子测一次体温,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差,且温度超过38.5 ℃,这时就需要按照医生处方服用退热药,一般服药1小时后体温就会下降;服药后家长需要观察,如果体温仍然不降,则需要就医治疗。
体温下降期:在体温下降的过程中,孩子会浑身是汗,这时家长就要及时给孩子更换汗湿的衣服和被褥,因此时孩子出汗比较多,避免孩子脱水,要多喂水补充水分。
什么时候需要马上就医
1.体温降下后,孩子的脸色发白、精神状态差,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2.发热的同时出现头痛、抽搐、耳朵疼、皮疹、瘀斑、呕吐、腹泻等症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3.3月龄以下的婴儿发热超过38度或是3~6月龄婴儿发热超过39 ℃,此时,就算宝宝的症状良好不哭不闹,家长也需要马上将孩子带到医院进行治疗。
4.孩子食欲很差、尿量少、持续呕吐,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5.当孩子出现喘息或是呼吸困难,需要马上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