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妊娠期糖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控制不佳,易引发孕妇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科学的日常护理是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以下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科学饮食管理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护理的基础。碳水化合物选择上,建议每餐主食中粗粮占比 1/3 - 1/2,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鱼虾、豆腐等,能满足孕妇和胎儿营养需求,且对血糖影响较小 。蔬果方面,推荐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以及苹果、蓝莓等升糖指数(GI)低于 55 的低糖水果 。
在饮食安排上,遵循 “三餐三点” 模式。早餐可搭配全麦面包、鸡蛋和牛奶;午餐以杂粮饭、清蒸鱼和清炒时蔬为主;晚餐选择杂豆粥、瘦肉和凉拌蔬菜。加餐建议上午吃一小把原味坚果,下午食用 100g 低糖水果,睡前喝一杯无糖酸奶,既能防止饥饿导致的低血糖,又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引起血糖波动。同时,要严格避免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少吃蛋糕、饼干等精制糕点,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减少油炸、油煎,降低食物油脂与糖分摄入。
二、适度运动计划运动疗法作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降低妊娠期基础胰岛素抵抗,且在科学实施下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与注意事项,是保障孕期健康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至关重要。低至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首选,这类运动由机体大肌群参与并持续进行,其中步行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此外,游泳、慢跑、骑车、孕妇体操和瑜伽也适合孕期进行,这些运动既能增强体能,又不会对胎儿造成过度负担。
需格外注意的是,有些运动在孕期应严格避免,如跳跃、球类等剧烈运动,潜水、骑马等存在意外伤害风险的项目,以及长时间站立和震动类活动,这类运动可能引发宫缩或导致身体损伤。
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这些情况包括腹痛、阴道流血或流水,以及疲劳、心悸、气短、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严重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还有下肢疼痛肿胀、胎动减少等问题,出现任何一种都不能掉以轻心。
遵循科学的运动原则是安全有效的保障。建议在进餐后30分钟再开始运动,每次运动时长控制在20-30分钟,每周进行3-4次即可。运动结束后需休息 30 分钟,期间要密切关注是否有宫缩出现,并及时检测血糖变化,确保身体状态稳定。
三、血糖监测与记录血糖监测是掌握病情、调整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建议每日固定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孕晚期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增加监测频率。使用血糖仪时,先用75%酒精消毒手指,待干后采血,确保血量充足,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
记录血糖数据时,可采用包含日期、时间、血糖值的简易表格,直观呈现血糖波动趋势。若发现血糖异常,如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在专业指导下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
四、生活习惯调整规律作息对血糖稳定至关重要。孕妇应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晚上10 -11点入睡,中午适当午睡30分钟-1小时。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紊乱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同时,要重视情绪管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促使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进而升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聊天、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孕期卫生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口腔清洁,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此外,要按时进行产检,唐筛、糖耐量筛查等重要检查需严格遵循孕周要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五、药物与胰岛素使用指导(如需)若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血糖仍无法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注射部位常选择腹部、大腿外侧和上臂三角肌,注射时需注意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皮下脂肪增生。注射角度根据使用的针头长度而定,一般 4mm 针头可垂直进针,较长针头需 45° 角进针 。用药后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警惕低血糖发生,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便及时应对。
总结妊娠期糖尿的日常护理涵盖多个方面,各环节相辅相成,需长期坚持。通过科学护理,多数孕妇可有效控制血糖,保障母婴健康。积极与医生沟通,按时产检,保持乐观心态,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