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青  单位:广元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527

输液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使得输液过程暗藏风险。据统计,老年患者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壮年的3倍,且症状表现往往隐匿。一些看似轻微的异常,很可能是健康危机的前兆。及时识别并告知护士,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老年输液时需警惕的5个关键异常信号。呼吸异常:警惕心肺功能“亮红灯”1.呼吸急促伴喘息

正常成人静息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若老年患者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钟,同时伴有喘息、胸闷,甚至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紫,需高度警惕急性肺水肿或心力衰竭。例如,72岁的张爷爷因肺炎输液时,突然呼吸急促、端坐呼吸,护士发现其双肺布满湿啰音,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给予吸氧,避免了病情恶化。这类情况多因老年人心脏代偿能力差,输液速度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2.呼吸浅慢或暂停

当呼吸频率低于10次/分钟,或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呼吸抑制。使用镇痛药、镇静药时更易发生,如68岁的李奶奶在输注含镇痛成分的药物后,呼吸逐渐变浅,从16次/分钟降至8次/分钟,护士立即报告医生调整用药,才转危为安。

循环系统异常:关注生命“发动机”的异常1.心慌、心悸与心律失常

输液过程中,老年患者若主诉心慌、心跳加速,或脉搏跳动不规律,可能出现了心律失常。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风险更高,如房颤患者输液时,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曾有位高血压老人输液时突然心悸,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达130次/分钟,护士及时停药并采取对症处理,稳定了病情。

2.血压骤变的危险信号

血压突然下降超过基础值的20%,或舒张压降至60mmHg以下,伴有头晕、出冷汗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低血压休克;反之,血压急剧升高,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则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80岁的王爷爷在输液时血压从130/80mmHg骤升至180/110mmHg,护士立即停止输液,协助医生调整降压方案,避免了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皮肤与过敏反应:身体发出的“外在警报”1.皮疹与瘙痒的过敏反应

输液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风团,伴明显瘙痒,是药物过敏的典型表现。轻者局部皮疹,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75岁的赵奶奶在输注抗生素后,颈部、上肢出现大片红疹,护士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防止了病情恶化。

2.输液部位的炎症反应

观察穿刺点周围,若皮肤红肿、发热、疼痛,且范围逐渐扩大,可能发生了静脉炎。这与药物刺激性强、输液时间过长或穿刺技术不当有关。如输入甘露醇等高渗药物时,若未做好静脉保护,极易引发静脉炎,严重时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胃肠道与神经系统异常:不容忽视的“内在危机”1.恶心呕吐的多重原因

排除饮食因素,老年患者输液时突然恶心、呕吐,可能是药物刺激胃肠道,或输液速度过快引发应激反应。频繁呕吐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治疗效果。65岁的陈奶奶输液时出现呕吐,护士检查发现是输液速度过快,调整后症状缓解。

2.头晕与意识改变的严重后果

若患者主诉头晕,甚至出现嗜睡、意识模糊、谵妄等情况,可能是药物影响脑供血,或发生严重过敏、休克等。曾有位老人输液后逐渐嗜睡,呼之不应,经检查是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经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

发现异常如何正确应对1.第一时间呼叫护士

一旦发现异常,家属要保持冷静,立即呼叫护士,并准确描述异常出现的时间、症状表现,如“患者10分钟前开始呼吸急促,嘴唇发紫”,为诊断争取时间。

2.配合医护紧急处理

护士到达后,需积极配合调整输液速度、更换药物,协助进行吸氧、心电监护等操作。必要时配合转运患者至抢救室进一步治疗。

3.做好记录与后续沟通

记录异常表现的变化过程,事后与医护人员详细沟通,了解原因及预防措施。例如,若因药物过敏引发异常,需明确致敏药物,避免今后误用。

结语老年输液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每一个异常信号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作为家属和陪护人员,掌握这些关键信号的识别方法,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和配合,是守护老年患者健康的重要防线。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加强巡视观察,但家属的细心关注同样不可或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