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的疝气是什么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
根据缺损的位置不同,人体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疝,常见的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或斜疝、股疝、切口疝、腰疝等,腹股沟疝最常见,占90%以上,所以通常我们所讲的疝气大多数指的是腹股沟疝。
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
目前医学上认为有两大主要原因:
腹壁结构薄弱(根本原因)
1.先天性因素
鞘状突未闭合:男性胎儿发育时,睾丸下降至阴囊形成的通道(鞘状突)若出生后未完全闭合,遗留薄弱缺口,形成疝的通道(婴幼儿腹股沟疝主因)。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也存在类似薄弱点,但发病率较低。
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相关。
2.后天性因素
年龄增长:老年人腹壁肌肉、筋膜退化,胶原蛋白流失导致强度下降,腹股沟区更易形成缺损。
慢性疾病影响:长期吸烟破坏胶原蛋白合成,营养不良或手术/外伤削弱腹壁结构。
腹腔压力增高(诱发及加重因素)
慢性疾病
呼吸系统问题: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冲击腹壁薄弱区。
泌尿系统问题: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需长期用力增加腹压。
消化系统问题:长期便秘或肥胖增加腹腔压力。
体力活动与生活习惯
重体力劳动(如搬运重物)、剧烈运动(尤其瞬间发力)使腹压骤升。
妊娠、腹水等使腹腔内容积增大,持续压迫腹壁。
其他风险因素
性别与年龄: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约10:1),男性患病风险约27%,女性仅约3%。老年男性因前列腺问题及肌肉退化更易患病。
早产儿:腹股沟区发育不全,鞘状突闭合延迟风险高。
肥胖:脂肪堆积增加腹腔压力,同时削弱腹壁强度。
腹股沟疝气不治疗一般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
渐进性危害(随时间加重)
1.疝囊持续扩大
缺损处反复受腹压冲击,薄弱区逐渐扩大,包块从“枣大小”发展为“鸡蛋甚至拳头大小”,严重时坠入阴囊导致局部坠胀酸痛。
长期摩擦缺损边缘形成瘢痕粘连,增加后续手术难度。
2.器官功能受损
消化系统:肠管反复进出疝囊干扰蠕动功能,引发慢性腹胀、消化不良。
生殖系统:男性巨大疝压迫精索血管,可能影响睾丸供血导致萎缩或坏死。
急性致命风险(需紧急手术)
1.嵌顿疝:腹腔压力骤增(如咳嗽、搬重物)致大量肠管/网膜卡在疝环无法回纳,引发剧痛、呕吐,甚至可能进展为绞窄疝。
2.绞窄性坏死:卡压组织血供中断,肠管缺血坏死、穿孔,引发化脓性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女性股疝易嵌顿(坏死率达40%)。
关键警示:嵌顿后强行手法复位可能损伤肠管,需立即就医而非自行处理。
治疗难度与预后恶化
1.手术复杂度升级
如并发肠坏死需切除坏死肠管并进行肠吻合,术后恢复期延长3倍以上。
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死亡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
2.复发率升高
巨大疝或缺损严重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传统缝合手术复发率15%,无张力修补约1-4%)。
出现腹股沟疝气该如何治疗呢
非手术治疗(仅限特殊人群)
1.婴幼儿观察疗法
1岁以内婴幼儿若疝囊较小,鞘状突可能随发育自然闭合,可暂不手术,使用疝气带局部压迫辅助。
注意:若1岁后未自愈或反复嵌顿,需手术干预。
2.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高危患者
佩戴疝气带临时支撑,减轻包块突出和不适感。 缺点:无法根治,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肤磨损、组织粘连。
提示:成人疝气无自愈可能,中药、针灸、锻炼等无效,盲目拖延可能引发嵌顿、肠坏死等并发症。早期手术干预可避免80%以上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唯一根治方式)
1.手术方式选择
儿童(>1岁),推荐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优点:微创,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发育。
心肺功能差老人,推荐局麻或椎管麻醉下开放疝修补术。优点:避免全麻风险。
能耐受全麻的成年人,推荐微创腹腔镜手术,主要包括TAPP及TEP。优点: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疝。
2.术后复发风险防控
术后控制腹压诱因:控制吸烟、慢咳、便秘等腹压诱因,降低复发风险。避免3个月内提重物>5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