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甲状腺恶性结节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所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人对甲状腺结节并不在意;也有人畏之如虎,想要速战速决。以上两种偏激观点,都是由于人们对甲状腺结节认识不够。超声检查以其便捷性、无辐射、经济实惠被老百姓接受。
一、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等是甲状腺细胞异常等造成的一个或者多个组织结构异常团块。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发生率逐年增高,且以中青年女性居多。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和个人保健意识增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在普通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占20%~76%,甲状腺结节大部分为良性病变,甲状腺癌只占5%~15%。患者通常经临床触诊或者超声检查可以检出甲状腺结节。如果两者检查结果不相符,则应以超声检查结果为准。
二、甲状腺结节症状及危害?
一般甲状腺结节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其对人体的影响与结节的大小、性质和功能状况有关。
2.1结节特点
甲状腺结节也分为良、恶性两种,良性肿瘤通常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比如,出现炎性结节或者大结节引起的压迫症状,但是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当然,不是所有的恶性结节都需要手术干预,要根据其大小、部位、血供、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大小变化情况来综合判断。
2.2体积大小
小结节通常没有显著的不适感;而较大的结节则会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压迫,出现声音沙哑(压迫喉返神经)、呼吸困难(压迫气管)、吞咽困难(压迫食管)等症状。此外,如果结节有出血和囊状变化,结节可能在短期之内快速增长。
2.3功能状态
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都是无功能结节,也有一些结节由于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患者会出现怕热、多汗、手抖、多食、腹泻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甲减的症状,如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会出现怕冷、腹胀、便秘、心跳减慢、水肿、精神不振等症状。
三、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何帮助?
常规普通二维声像图中,血流信号多呈“无回声”,其边缘易被发现,但由于噪声干扰及分辨率有限,很难清晰地反映大血管内的微细血管。超声造影是基于造影剂微泡的声散射性能,使造影剂灌注部位和周围组织声阻抗差形成对比,增强图像的对比分辨率,使其能清晰、灵敏地反映低速血流和微小血管的结构,与传统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可用于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及对甲状腺癌的疗效进行评估。
甲状腺超声造影是将超声造影剂注入机体,通过观察其强化模式,并根据其与周边组织的血液灌流特点和差别,对结节进行鉴别。甲状腺彩超对于非典型恶性结节的定性评估很容易受检查者主观影响,有研究显示超声造影对于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慢进、向心性增强、低增强、不均匀性增强均可提示恶性结节。尽管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结节影像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重叠性,但结合2D、彩色多普勒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其定性、定量的鉴别,并能通过对颈部正常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声像特点的观察,对转移性病变进行早期确定,从而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甲状腺超声造影剂对身体有伤害吗?
当前,国内使用最多的超声造影剂为进口声诺维,由六氟化硫(SF6)微气泡组成,其直径2-10μm,与红细胞大小差不多,任何有血管的部位都可以进入,而且气泡中含有惰性气体,对人的肝脏、肾脏、脑组织等器官没有损害,也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其是经呼吸从体内排出(15 min后就可以全部从体内排出),不需要肝、肾代谢,因此,一些肝功能、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及无法进行CT扫描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超声造影。对造影剂(对蛋类或蛋类制品)过敏者禁做超声造影,近期如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等,建议咨询相关医生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超声造影。
五、甲状腺超声造影有哪些优势?
甲状腺超声造影可以实现对病变的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其效果与 CT增强有异曲同工之妙。超声造影可以对结节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比普通彩超高。超声造影检查时间短、操作简便且患者舒适度较高。对比普通彩超,超声造影可以对微小结构与低速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进行清晰显示,有助于结节性质的准确鉴别。传统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识别精度只有50%,而经超声造影后,其准确性可达90%以上,能取代部分有创性穿刺活检。超声造影剂没有碘,人体应用后,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使用,操作简单快捷,尤其适用于对放射造影剂过敏和有轻微肾脏损伤的患者。当前,在国际上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还未完全统一。各国及各医院采用的分级标准虽有差异,但大体相同。甲状腺良性结节建议每隔6~12个月复查1次;对于恶变倾向结节(TI-RADS 4类及以上),需要到甲状腺外科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
结论:超声造影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不仅有普通彩超实时动态显像、安全性高等优势,还可以提供比普通彩超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