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启芳  单位:万源市大竹中心卫生院住院部  发布时间:2025-08-22
1198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和循环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护理负担。科学的翻身、叩背和压疮预防是核心环节。本文将从翻身、排痰、护肤、辅助工具及综合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家庭护理要点,帮助提升照护质量。

科学翻身:促进循环与预防并发症

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4小时,可采用仰卧、侧卧等姿势,结合病情与舒适度调整。翻身动作应轻柔稳妥,避免拉拽,翻后抚平床褶,并在骨突处垫软枕分压。脊柱损伤者需多人协作整体翻动。

正确叩背:促进排痰与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因肺通气功能减弱,痰液易积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叩背排痰可通过震动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宜在餐后1-2小时进行。患者可取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护理者双手呈空心掌,手腕放松,从背部下肺区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均匀叩击,每处3-5分钟,力度适中,避免直接叩击脊柱、肩胛骨及肾区。结束后指导患者深呼吸或咳痰,必要时配合雾化吸入。意识不清或吞咽障碍者叩背前应先吸痰,防止呛咳窒息。

压疮预防:保护皮肤与分散压力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坏死。预防的核心是“减压+护肤+营养”。

在减压方面,应结合翻身护理,在骨突处垫柔软垫、气垫床或防压疮床垫,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硬物。在皮肤护理上,应每天检查患者全身皮肤,重点关注骶尾部、髋部、足跟、踝部等易受压部位,发现发红、硬结时立即调整体位,并轻柔按摩周围皮肤(避免按摩骨突处本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尿布或床单,必要时使用皮肤保护膜或防护霜。

营养方面,应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以促进皮肤修复和免疫力提升。对于已出现I期压疮(皮肤发红但未破损)的患者,应立即加强减压措施,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局部处理,防止进展。

辅助工具与护理技巧的合理应用

在家庭护理中,合理使用辅助工具可以减轻护理者劳动强度,并提高护理质量。常用工具包括气垫床、防压疮坐垫、翻身枕、手摇床、床边扶手、移动吊架等。气垫床可通过交替充放气分散压力,防止局部长期受压;防压疮坐垫适用于轮椅患者,能减少坐姿时骨盆受压;翻身枕可固定患者体位,减少夜间翻动不便。

对于体重较重或行动受限的患者,可使用移位带或滑布帮助翻身与移动,减少对患者皮肤的摩擦损伤。护理过程中还应掌握“先稳定、后移动”的原则,即先固定好患者身体关键部位,再进行移动或翻转,防止拉伤肌肉或关节。

所有工具应定期清洁与检查,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增加风险。

家庭护理的综合注意事项

卧床患者护理不仅仅是技术操作,还需要全方位的健康管理。首先,应在日常护理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长期卧床易导致焦虑、抑郁,应多与患者交流,给予精神支持。

其次,要注意室内环境的舒适与安全,保持空气流通、温湿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饮食方面,应遵循医嘱,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且符合疾病需要的膳食,同时注意补水,预防便秘。

护理者自身也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工,避免因疲劳导致护理疏忽。必要时可定期邀请专业护理人员上门评估与指导,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最后,应建立护理记录本,详细记录翻身时间、皮肤检查结果、排痰情况等,便于长期追踪和就医参考。

结语

卧床患者的基础护理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长期工作。翻身、叩背和压疮预防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守护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环节。家庭护理者只有掌握科学的操作步骤、合理使用辅助工具、关注细节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