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一些患者会突然陷入“糊涂”状态:他们可能认不出身边的人,分不清白天黑夜,甚至出现幻觉、情绪暴躁或沉默寡言。这种急性脑功能紊乱被称为谵妄,虽然常见,却常常被误解。了解它的成因和应对方法,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什么是谵妄
谵妄是重症患者短期内出现的意识混乱状态,核心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周围环境、时间、人物的判断出现偏差,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幻觉,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或听到奇怪的声音;情绪也变得不稳定,时而焦虑烦躁,时而淡漠沉默。
睡眠紊乱是谵妄的典型特征——患者白天昏昏欲睡,夜晚却难以入眠,进一步加重意识模糊。这种状态不仅会让患者感到痛苦,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需要引起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重视。
哪些因素会引发谵妄
谵妄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以下三类。
易患因素主要与患者自身条件相关,比如年龄较大、有长期酗酒史,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基础疾病者,更容易出现谵妄。
疾病因素与当前病情有关,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呼吸衰竭、脑血管病等重症,会直接影响脑功能,增加谵妄风险。
诱发因素更多与治疗环境相关。ICU内持续的灯光、仪器报警声会打乱昼夜节律;手术中的麻醉药物、术后的疼痛;长期卧床制动;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都可能诱发或加重谵妄。
谵妄有哪些表现类型
根据症状特点,谵妄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兴奋型患者表现为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可能出现幻觉或妄想,易被医护人员发现;抑制型患者活动减少、反应迟缓、嗜睡,常被误认为是病情加重或疲劳,易被忽视;混合型患者会交替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症状更复杂。
无论哪种类型,谵妄的共同特点是起病急,症状波动大,通常在数小时到数天内出现明显变化。
如何帮助患者摆脱谵妄困扰
防治谵妄需要医护人员与家属的协同努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关键。脓毒症、呼吸衰竭等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后,脑功能紊乱会随之改善。同时,妥善处理疼痛、焦虑等问题,合理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能减少身体和心理的应激反应。
改善ICU环境也很重要。医护人员会尽量集中安排治疗操作,避免频繁打扰患者;通过调节灯光(白天明亮、夜晚调暗)、降低噪音(如调低仪器报警音量)、维持适宜温度,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保证睡眠质量。
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不仅能增强身体机能,还能减少卧床带来的心理压力。
加强沟通同样不可或缺。医护人员会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减少其恐惧感;家属的参与也很重要,通过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多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支持,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恢复。
谵妄是重症治疗中的常见挑战,但并非无法应对。通过及时识别、针对性干预,以及医护与家属的共同配合,大多数患者能逐渐摆脱意识混乱的状态,顺利度过重症期。理解谵妄的本质,给予患者科学的照护与温暖的支持,是帮助他们走出“糊涂”时刻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