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娟  单位:泉州市正骨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1
335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疼痛和活动受限常让患者本能地选择“少动保守”,仿佛只要把胳膊捂在衣服里静待疼痛退去就能痊愈;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经验均显示,长时间固定反而加剧软组织黏连,肩关节被“冻”得更厉害,最终留下抬臂困难的后遗症。事实上肩周炎病程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疼痛期也并非绝对禁动,只要方法得当、强度适宜,早期活动可促进关节囊循环、减少渗出和纤维化,缩短僵硬时间。与其把宝贵的恢复窗口浪费在床头叹气,不如科学动一动,用主动代谢换来肩关节柔韧度和力量的再生。

痛并非不可动:打破“静养”迷思

肩周炎早期疼痛由滑囊炎症和关节囊水肿引起,长期固定虽然能暂时减少牵扯痛,但也让关节囊与周围肌腱缺乏血液灌注而逐渐变厚变硬,所以疼痛只是“警示灯”,并非锁死关节的理由。合理的被动牵伸和等长收缩既不会增加炎症,也不会破坏组织;相反,轻微的机械刺激可激活血管舒缩反射,提高局部温度,加快炎症代谢产物排出,疼痛阈值随之抬高。临床中常见左侧肩周炎病人因工作只能使用右肩,几周后健侧柔软无恙,患侧却愈发僵硬,正说明静养并不能阻止炎症走向僵硬,而适度活动才是防止“冻肩”成形的关键。

痛得动不了?先做“三步止痛”

当肩外展不足90度、夜间痛影响睡眠时,应先用冰敷、药物和神经肌肉技术建立“可动窗口”。冰敷每次15分钟,一天3~4次,可抑制血管扩张减少渗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减轻炎性因子水平,疼痛评分降到5分以下;随后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肩关节被动摆动:坐位身体微前倾,患臂自然下垂,利用躯干轻轻摆动带动手臂画小圆,一次2分钟,一日3组;同时配合肩峰下三角肌等长收缩,维持5秒放松5秒反复10次,既不引起关节囊过度牵拉又可刺激本体感觉,为后续主动训练奠定基础。

僵硬期重点在“拉松与强化并行”

进入僵硬期后肩部炎症减轻但黏连加重,单纯拉伸常出现痛阻,必须结合肌力强化产生动态牵张。推荐“四向牵伸”法:健手协助患臂先做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各20秒,感觉“酸胀不痛”即停,随后立于门框做滑墙练习,手随墙面上行至极限保持5秒,每天3次,每次3轮;强化部分以弹力带抗阻外旋、内收及斜方肌中下束稳定练习为主,阻力选能完成15次却略感疲劳的档位,每周递增2磅。规律拉伸打开关节囊空间,肌力训练让肩袖提供动态稳定,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把僵硬期缩短至3~4个月。

恢复期莫松懈:整合关节节律预防复发

恢复期患者常因疼痛减轻误以为痊愈,若忽视肩胛胸廓节律和胸背肌柔韧度训练,日后提重物或长时间伏案仍易诱发黏连复燃。此阶段建议加入哑铃前平举、俯身划船配合弹力球胸椎伸展,提高肩胛骨上旋与后倾能力;每周1次游泳或陆地泳动作可协调全链条肌群,水阻让关节在低负荷下全程活动,有效清理残余黏连。办公人群需调整坐姿,键盘高度与肘同平面,屏幕上缘齐眉,避免长时间无意识垂肩内旋;睡眠建议侧卧抱枕维持肩部中立位,减少夜间牵扯痛。坚持3~6个月,关节活动度可恢复到健侧90%以上,复发率显著降低。

总结

肩周炎不是“动不得”的绝症,疼痛期的科学止痛与轻度牵伸、僵硬期的拉松与强化结合、恢复期的节律重塑组成了完整的康复闭环,其中任何环节的长期静养都可能打破平衡延长病程。与其在沙发里瑟缩憧憬自愈,不如在专业医师或康复师指导下主动出击,让关节在合理刺激中获得血液、养分与神经控制的更新。事实证明,适度锻炼既能缩短疼痛僵硬阶段,也能减少黏连复发,用积极主动的方式给肩膀一条不再“冻结”的新生之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