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胃肠镜检查已成为筛查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相比普通胃肠镜,无痛胃肠镜因全程无痛苦、患者配合度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很多人对无痛胃肠镜的麻醉存在误解,忽视了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可能给检查带来风险。今天就来聊聊无痛胃肠镜麻醉那些必须重视的事。
术前:这些准备直接影响麻醉安全
无痛胃肠镜的麻醉虽为“短小精悍”的静脉麻醉,但对患者身体状态有严格要求,术前准备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麻醉风险。
严格禁食禁水,时间不能含糊:这是最关键的准备工作。检查前6-8小时需禁食(包括牛奶、粥等流质食物),检查前2小时需禁水。比如早上8点做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就不能再吃东西,当天6点后不能喝水。为什么要这么严格?因为麻醉状态下,人体的吞咽反射会减弱,胃里的食物或水可能反流进入气管,引发窒息或肺炎。曾经有患者觉得“喝一小口润喉没关系”,结果检查中出现食物反流,不得不终止操作,反而耽误了检查。
主动告知病史,别给医生“埋雷”:麻醉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这些信息: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病;是否对药物(尤其是麻醉药)过敏;是否有打鼾、睡眠中憋醒的情况(可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麻醉风险更高);女性需说明是否怀孕。
隐瞒病史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有哮喘病史却未告知,麻醉中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未提前停药,可能增加检查中出血风险。
调整用药,遵医嘱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的患者,检查当天是否停药需听医生安排:高血压患者可用少量水送服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检查当天需暂停降糖药或胰岛素,防止低血糖;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氯吡格雷)的患者,通常需要提前5-7天停药,具体遵医嘱。
术中:麻醉不只是“睡一觉”
很多人以为无痛胃肠镜的麻醉就是“打一针睡过去”,其实背后有专业麻醉医生的全程守护。
麻醉方式:舒适且可控
无痛胃肠镜一般采用静脉麻醉,通过输液管注入短效麻醉药(如丙泊酚),患者会在30秒-1分钟内入睡,整个检查过程(通常10-30分钟)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麻醉起效快、代谢快,检查结束后5-10分钟就能苏醒,安全性较高。
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小插曲”
虽然风险较低,但麻醉中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情况,麻醉医生会实时监测生命体征,通过调整药物剂量、补充液体等方式及时处理。少数患者可能对麻醉药敏感,出现呼吸抑制,医生会立即给予吸氧或辅助呼吸,确保安全。
术后:这些禁忌千万别碰
24小时内别当“老司机”:麻醉药完全代谢需要时间,术后24小时内严禁开车、骑车、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有患者觉得“醒来就没事了”,结果开车时出现头晕反应,险些发生意外。
饮食循序渐进,避免刺激:术后1-2小时可先喝少量温水,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当天避免吃辛辣、油腻、过硬或过烫的食物。做了活检或息肉切除的患者,需遵医嘱延长禁食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留意异常反应,及时就医:术后轻微头晕、恶心属于正常现象,通常1-2小时会缓解。但如果出现持续呕吐、剧烈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哪些人不适合无痛胃肠镜
并非所有人都能做无痛胃肠镜,以下情况通常不建议: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如急性心梗、重度心衰);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对麻醉药过敏;胃潴留(胃里有大量未消化食物)等。具体需由麻醉医生评估后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