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冒知识

儿童感冒知识
作者:梁丽锦   单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83

每当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医院儿科门诊总是人满为患,而其中大部分孩子都是因为感冒前来就诊。感冒,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却让无数家长操碎了心。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发现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感冒时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流鼻涕就急着喂抗生素,有的则把感冒药当“糖水”给孩子喝,还有的家长过度紧张,孩子一发烧就往急诊跑……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儿童感冒的科学应对方法。

儿童感冒,你真的了解吗?

1.感冒的“真面目”:感冒,医学上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咽部。其中,病毒是引起儿童感冒的主要“元凶”,占比90%以上。

2.儿童感冒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儿童,尤其是婴幼儿(3岁以下),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感冒频率也更高。此外,儿童感冒症状往往比成人更严重,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儿童感冒,如何科学应对?

1.不要盲目用药:由于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而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缩短病程,还可能引起耐药性、肝肾功能损害、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2.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对于儿童感冒,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缓解症状,提高舒适度。例如,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缓解鼻塞;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发热;注意休息,多喝水,保持充足水分等。

3.密切观察,及时就医:大多数儿童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即可自愈。然而,家长仍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持续高于39℃;呼吸急促、费力(新生儿>60次/分,婴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精神极差、嗜睡或烦躁不安;拒绝进食或尿量明显减少;咳嗽持续超过2周;耳朵疼痛或分泌物;面色苍白或出现皮疹。

家长最容易陷入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感冒就要吃抗生素。事实:90%以上的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导致耐药菌产生。

误区二:感冒药吃得越多好得越快。事实:多数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缩短病程。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中毒,特别是含伪麻黄碱等成分的药物。

误区三:发烧会烧坏脑子,必须马上退烧。事实: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很少超过40℃,也不会损伤大脑。适度发热其实有助于机体对抗病毒。

误区四:输液比吃药好得快。事实:对于普通感冒,口服药物与输液效果相当。输液仅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进食的情况。

误区五:感冒了就不能洗澡。事实:适当洗澡可以帮助降温、清洁皮肤,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预防儿童感冒,从日常做起

1.勤洗手:洗手是预防感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家长应教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被动吸烟,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

4.增强抵抗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5.接种疫苗: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儿童感冒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作为家长,既要重视又不必过度焦虑。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您的耐心陪伴和科学护理。记住,不恰当的治疗比感冒本身危害更大!如果把握不准,请及时咨询专业儿科医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感冒期,让免疫力在一次次“实战”中变得更强大。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