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MRI 子宫肌瘤的“高清定位仪”

盆腔MRI 子宫肌瘤的“高清定位仪”
作者:罗鹏   单位:广安市邻水县人民医院
561

子宫肌瘤为女性人群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据统计,育龄妇女的患病率高达20%,而5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可高达70%。部分患者平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常在孕期产检或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存在子宫肌瘤,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下腹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子宫肌瘤一旦发现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而准确诊断肌瘤的大小、位置、性质等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核磁共振(MRI)因具有多序列、多方位、多对比的成像特点,其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均较高,因此成为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工具。盆腔MRI显然可以检查盆腔内的各类疾病,因其具有软组织分辨率的优势,成为子宫肌瘤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高清定位仪”。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子宫肌瘤与盆腔MRI之间的故事。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俗称纤维瘤,主要是因为子宫的平滑肌组织出现了异常的增生,根据生长位置的不同,子宫肌瘤可分为子宫体肌瘤(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90%)与子宫颈肌瘤(相对少见,发生率仅为10%);根据肌瘤与子宫壁之间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三种类型,其中肌壁间肌瘤最为常见,发生率最高可达70%。子宫肌瘤虽为良性肿块,但是其可能会引起腹痛、尿频、便秘、白带增多及月经量过多等问题,甚至会继发不孕,因此需及时采用科学的手段治疗。

盆腔MRI为何被称为子宫肌瘤的“高清定位仪”?

盆腔MRI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强磁场中的共振成像原理,实现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多维度观察,其在诊断子宫肌瘤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清分辨细节:盆腔内的器官众多且结构复杂,倘若采用传统的检查方法将难以观察到细微的变化。盆腔MRI可借助高清分辨率的优势对盆腔内的每处细节进行清晰呈现,包括子宫部位。那么子宫肌瘤作为子宫器官中的常见病症,可借助盆腔MRI高分辨率的优势捕捉到直径较小的肌瘤,同时精准分辨出肌瘤与正常肌层间的边界,为肌瘤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2.多平面成像定关系:盆腔MRI可借助多平面(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功能对子宫肌瘤拍摄一组全方位的“照片”,医生可通过分析获得的图像,明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对于宫颈肌瘤,利用盆腔MRI诊断病变部位与膀胱、输卵管等邻近器官间的关系,可便于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损伤风险。

3.增强扫描识变化:其主要是向患者的静脉注射对比剂,促使有血供的部位增强显影,而后通过观察肌瘤部位的血供情况来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如:子宫肌瘤处没有血供的情况,则无需处理,其会自行坏死萎缩;若子宫肌瘤处存在血供,观察血供是一般还是丰富,从而确定后续的治疗方式。

4.预后评估:患者在接受相应方式治疗后,可通过复查盆腔MRI,明确肌瘤是否被完全切除,同时观察子宫的恢复情况。

总之,影像工具可谓是临床医生的“火眼金睛”,为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盆腔MRI作为此病诊断的“高清定位仪”,其利用分辨率高的特点,可详细捕捉到肌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性质等信息,为临床医生帮助患者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同时其具有无辐射的特点,患者可放心使用。但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人人都可进行盆腔MRI检查,倘若体内存在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则应在检查前告知医生,听从医生安排。其实,子宫肌瘤多为良性,一旦确诊,患者可不必过度担忧,遵医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即可。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