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悄悄靠近?血糖正常的人也要当心!

糖尿病肾病悄悄靠近?血糖正常的人也要当心!
作者:朱建行 孙琳琳 龚剑   单位:深圳市中医院
7942

提到糖尿病肾病,很多人会想:“我血糖不高,肯定和这病没关系。”但诊室里总有这样的患者:拿着体检报告一脸困惑,“医生,我血糖一直正常,怎么查出了糖尿病肾病?”其实,糖尿病肾病早已跳出“高血糖专属”的圈子。它像个潜伏的猎手,可能在血糖还没“亮红灯”时就悄悄盯上肾脏,等到出现水肿、泡沫尿等明显症状,肾功能往往已受损过半。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隐形杀手”的真面目,看看它为何会盯上血糖正常的人,又该如何提前设防。

一、糖尿病肾病:不止是“糖”的错

1. 肾脏:被糖“偷袭”的沉默器官:肾脏每日过滤约200升血液,肾小球像滤网留住有用物质。血糖超标会损伤肾小球,使其基底膜变厚、孔径变大,导致蛋白质漏出形成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信号。需注意,血糖“正常”也可能因糖耐量异常致“亚临床高血糖”,进而伤害肾脏。

2. 被忽略的“幕后推手”:代谢综合征:即便血糖正常,有高血压、高血脂、腹型肥胖(男腰围≥90cm,女≥85cm)也需警惕。这些构成的代谢综合征会联手伤肾:高血压加大肾小球压力,高血脂影响肾血流,肥胖释放炎症因子。其患者患糖尿病肾病风险是常人3倍,且发病更早。

二、血糖正常,肾已受伤?这些信号别忽视

1. 尿液里的“悄悄话”:早期需靠检查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若尿液泡沫多、细密难散,或夜尿增至2-3次(超健康次数),可能是肾小管功能下降,需要引起重视。

2. 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①乏力:肾脏受损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会导致贫血,让人总觉得没力气。②血压升高:肾脏能调节血压,当它受损时,血压会悄悄升高,而高血压又会反过来加重肾损伤,形成恶性循环。③眼睑或脚踝水肿:早上起来眼睑肿,下午脚踝肿,休息后减轻,这可能是蛋白尿导致体内蛋白流失、水分潴留的表现。

三、血糖正常者,如何守住肾脏防线?

1. 给肾脏“减负”:从吃喝入手

①控盐比控糖更重要:高盐饮食会让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酱肉、加工零食(比如辣条、牛肉干,很多隐形盐藏在这里)。②蛋白质别“超标”: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普通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0-1.2克即可(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60-72克,约1个鸡蛋+1两瘦肉+1盒牛奶+1两豆腐),肾功能已受损者需更低。③多喝水,但别“豪饮”: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约7-8杯),少量多次喝,每次只喝150ml左右,让肾脏能平稳代谢,避免一次性猛灌。

2. 给代谢“踩刹车”:运动+减重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对于腹型肥胖者,哪怕只减重5%-10%,也能显著减少肾脏损伤风险。小技巧:把运动融入生活,比如坐公交提前一站下车步行,上班时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比刻意去健身房更容易坚持。

3. 定期“体检”:抓住早期信号

①普通人: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和血压。②高危人群(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者):每半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功能(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③已患高血压、高血脂者:除了控好血压(建议<130/80mmHg)、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还要定期监测肾脏指标,因为降压药、降脂药的选择可能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

四、糖尿病肾病能逆转吗?关键在“早”

很多人担心:“一旦查出蛋白尿,是不是就没救了?”其实,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期)是可逆的。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即使血糖正常,也要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血压、血脂,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的蛋白尿能减少甚至消失,但拖至大量蛋白尿期或肾功能下降,损伤便难逆转。

糖尿病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沉默”和“跨界”——无论血糖是否正常,有风险因素就应主动干预。糖尿病肾病会偷袭代谢异常者,识破其伪装,从控盐、减重、定期体检入手,可筑牢肾脏防线。肾脏健康不止靠血糖正常,需细心守护这个“劳模器官”。

深圳市‘医疗三名工程’项目资助(202311004)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