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用

抗高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用
作者:曾杨   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卫生院 药剂科
363

在日常门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高血压患者吃了一段时间药后,觉得血压控制得很好,就自行停药;也有人因为担心长期吃药“伤肝伤肾”,偷偷减量甚至直接不吃药。结果往往是血压反复波动,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其实,高血压药物并不是“吃好了就能停”的感冒药,而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病用药”。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解释为什么抗高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用。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疾病”

高血压不同于感冒、发烧,它不是短期用药就能根治的疾病。

1.血压升高的原因复杂:很多人以为血压高只是“最近太累”或“吃咸了”,其实不然。高血压常常和遗传、血管硬化、生活习惯、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即使一段时间血压降下来了,只要药物用,血压往往还会再次升高。

2.药物是“控制”,不是“治愈”: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是帮助血压保持在安全范围,就像一只“稳压器”。药物本身并不能把高血压彻底根治,一旦停药,血压就会失控。

3.长期管理是关键: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是一种需要“长期陪伴”的慢病。就像戴眼镜的人不能因为一时看得清楚就摘掉眼镜一样,血压好转并不意味着可以停药。

随意停药的危害

1.血压骤升,风险更大:突然停药会让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反跳现象”。有些人平时血压控制得挺好,一旦停药,血压可能比用药前更高。

2.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长期血压波动容易损伤血管,导致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严重时可引发脑卒中(中风)、心梗、肾衰竭等严重后果。很多患者明明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因为停药诱发的血压骤升而送进急诊。

3.药物效果受影响:反复停药、用药会干扰身体对药物的适应性,造成后续用药效果下降,还可能需要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增加治疗难度。

患者为什么会擅自停药

1.感觉好了就停:很多患者觉得自己血压正常了,就认为病“好了”。其实,这只是药物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痊愈。

2.担心副作用:有人听说“药三分毒”,害怕长期吃药会伤害肝肾。事实上,医生在开药时都会评估安全性,大多数常用降压药在合理剂量下是安全的,其风险远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带来的风险。

3.嫌麻烦或花费高:部分患者觉得每天吃药麻烦,或者担心花费增加。但需要提醒的是,药费和一次中风、心梗的治疗费用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如何科学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1.遵医嘱规律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疾病、血压水平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有的人需要单一用药,有的人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无论哪种,都要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不能自己加减。

2.定期监测血压:在家里准备一台电子血压计,定期测量,最好记录在册。这样既能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变化,也能让患者自己心里有数。

3.注意生活方式管理: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合理饮食、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都是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药物+生活方式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4.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咳嗽、脚踝浮肿、心慌等不适,不要擅自停药,而应及时告诉医生。医生会评估情况,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而不是简单地停药。

药师的温馨提醒

作为药剂科,我们常常对患者说:抗高血压药就像“安全带”。开车的时候,即使路况平稳,也不能随意解开安全带,因为危险可能在下一秒出现。同样的,血压在药物帮助下稳定,并不代表疾病消失。擅自停药就像解开安全带,一旦发生风险,后果不堪设想。坚持规律服药,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护心脑血管的最佳方案。记住,高血压药物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只有稳稳坚持,才能安全到达终点。

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是控制,而不是治愈。擅自停药不仅会让血压反弹,还可能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科学用药、规律监测、健康生活,才是控制高血压、远离并发症的正确之道。对于患者而言,听从医生和药师的指导,坚持长期治疗,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选择。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