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感冒 可能是日常习惯“拖后腿”

孩子反复感冒 可能是日常习惯“拖后腿”
作者:韦满燕   单位: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16

秋冬季节,不少孩子成了医院“常客”:刚退烧没几天,又开始咳嗽流涕,感冒反反复复。家长急得团团转,药吃了不少,预防针也打了,可就是不见好。其实,问题可能出在日常习惯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做法,正在悄悄“拖垮”孩子的抵抗力。

穿得太厚,反而成了“感冒诱因”

很多家长总怕孩子冻着,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甚至在室内也穿棉袄。其实孩子活泼好动,容易出汗,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一吹风就容易着凉,反而成了感冒的导火索。

判断孩子穿得够不够,别摸手脚(孩子手脚偏凉是正常的),要摸后颈:温热无汗就是刚好;潮湿出汗就是穿多了。建议给孩子穿“洋葱式”衣物,比如内衣+毛衣+外套,热了能随时脱掉,避免出汗着凉。

挑食偏食,免疫力“没原料”

有的孩子不爱吃蔬菜,顿顿离不开油炸零食和甜食;有的只吃肉,一口青菜都不碰。长期挑食会让身体缺乏多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A、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比如锌、铁),这些都是免疫力的“建筑材料”,缺了就容易被病毒侵袭。

不用强迫孩子吃不爱吃的菜,换种做法试试:不爱吃胡萝卜,就切成小丁炒进蛋炒饭;不爱吃绿叶菜,就做成蔬菜肉丸。每天保证有蔬菜、有肉、有杂粮,比如早上喝杂粮粥,中午吃清蒸鱼和炒时蔬,晚上来个蔬菜蛋羹,营养均衡了,抵抗力自然强。

睡得太少,免疫力“开小差”

现在的孩子功课忙、兴趣班多,常常熬到晚上10点后才睡,甚至周末也熬夜玩耍。可睡眠是孩子免疫力的“加油站”,尤其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身体分泌生长激素和免疫细胞的关键时间,睡不够,免疫力就会“掉链子”,感冒也容易找上门。

3~6岁孩子每天要睡10~12小时,7~12岁要睡9~10小时。尽量让孩子晚上9点前上床,睡前1小时别玩电子产品(屏幕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可以讲个小故事、听点轻音乐或进行简单的亲子阅读,帮孩子养成规律作息,让免疫力得到充分“充电”。

过度干净,抵抗力“没机会锻炼”

有些家长特别讲究,家里每天用消毒剂擦几遍,孩子玩过的玩具、碰过的桌椅都要反复消毒,生怕沾上细菌。其实孩子的免疫系统就像士兵,需要适当接触环境中的细菌“练兵”,才能变得强大。过度干净会让免疫系统“没仗可打”,反而更容易被病毒感染。

日常清洁用清水擦桌子、肥皂洗手就够了,别天天用消毒剂。天气好时多带孩子去公园、郊外玩,接触泥土、草木和新鲜空气,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但要注意,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一定要用流动水和肥皂认真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这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运动太少,体质“变虚弱”

很多孩子放学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一天下来走不了几步路,周末也很少外出活动。长期缺乏运动,会让孩子的心肺功能变弱,血液循环变慢,免疫力也跟着下降,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感冒。

3~6岁孩子每天至少要户外活动2小时,7岁以上每天运动1小时。可以带孩子跳绳、拍球、骑自行车、踢毽子,或者全家一起去爬山、放风筝、玩亲子游戏。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身体排出毒素,还能让孩子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免疫力),让体质慢慢变强。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一感冒就用抗生素,免疫力“被破坏”

孩子一感冒发烧,有的家长就急着让医生开抗生素,觉得“好得快”。其实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没用,还会杀死肠道里的有益菌,破坏免疫力,让孩子更容易反复生病。

如果孩子只是流鼻涕、轻微咳嗽,精神状态好,体温不超过38.5℃,可以先在家护理:多喝温水、多休息,用温毛巾擦额头、腋窝等部位降温。如果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者咳嗽加重影响睡眠、精神差,再去医院,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别盲目用药。

结语

孩子反复感冒,别急着怪罪“体质差”,先看看是不是这些日常习惯在拖后腿。穿得合适、吃得均衡、睡得充足、适度接触自然、坚持运动、合理用药,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免疫力才能越来越强,感冒自然就少了。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