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对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是维持生命的重要通道。它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静脉直接连接,使静脉血流量增大、血管壁增厚,为反复穿刺提供稳定条件。这条“生命线”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透析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将为您梳理科学管理动静脉内瘘的关键要点。
日常护理:细节决定健康
1.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内瘘侧皮肤是细菌入侵的“高危区域”。每日需用温和肥皂水清洁手臂,尤其注意穿刺点周围的污垢残留。透析前,需用医用碘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应覆盖内瘘周围5~10厘米区域。若发现皮肤红肿、渗液或异味,需立即联系医生。避免抓挠或用不洁物品触碰内瘘,洗澡时可在穿刺点贴防水敷料,防止污水浸入。
2.保护内瘘,避免压迫
内瘘侧手臂需“轻装上阵”:衣袖选择宽松棉质材质,避免紧身衣、手表或手链的压迫;睡觉时采用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下方促进静脉回流,但需确保枕头不直接压迫内瘘;严禁将手臂枕于头下或侧卧时压迫术肢,这些行为可能导致血流受阻,甚至引发血栓。
3.适度锻炼,促进成熟
术后初期,可通过“内瘘操”促进血管扩张:非透析日每日用术侧手捏握橡皮球3~4次,每次10分钟,捏放节奏以10秒/次为宜。随着内瘘成熟,可逐步增加握力训练,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活动中,内瘘侧手臂可进行轻度家务,如擦桌子、叠衣服,但需杜绝提重物(超过5公斤)、引体向上或快速摆动手臂的动作,这些行为可能引发血管损伤。
4.饮食管理,控制风险
饮食需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盐(每日盐摄入量<5克)、低脂、低钾,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肉、鸡蛋清)占每日总蛋白的50%以上。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动物内脏及高钾水果(如香蕉、橙子),同时需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酒精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增加内瘘闭塞风险。
禁忌事项:这些行为要杜绝
1.禁止在内瘘侧进行医疗操作
内瘘侧手臂严禁测量血压、抽血或输液。血压计袖带压迫可能导致血管痉挛,抽血或输液可能引发感染或血栓。若需进行这些操作,应选择对侧肢体。
2.避免极端温度刺激
内瘘对温度敏感,寒冷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流;过热则可能引发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冬季需佩戴保暖护腕,夏季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调直吹环境。
3.杜绝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
杠铃训练、俯卧撑等高强度运动会使内瘘侧血管压力骤增,可能引发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日常活动中,搬运重物、快速跳绳等行为也需避免。
4.禁止吸烟与过量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发血管痉挛,减少内瘘血流量;酒精则可能干扰凝血功能,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患者需严格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自我监测:早发现早处理
每日需进行“三查”:查震颤(手指轻触内瘘口,感受持续震动)、查杂音(将耳朵贴近内瘘,听诊连续“隆隆样”声音)、查皮肤(观察有无红肿、破溃或渗血)。若发现震颤减弱、杂音消失或皮肤异常,需立即就医。此外,每3个月需进行1次血管超声检查,评估内瘘血流速度及血管壁情况。
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和严格的禁忌管理,这条“生命线”将更稳定地服务于透析治疗,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