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内的“不速之客”: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内的“不速之客”:子宫内膜息肉
作者:岳兆莲   单位:南江县妇幼保健院
627

在女性的身体构造中,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而子宫内膜则如同这片“摇篮”的肥沃土壤。然而,有时这片土壤里会悄然长出一些不速之客——子宫内膜息肉。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个隐藏在宫腔内的“神秘角色”。

揭开子宫内膜息肉的面纱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它们通常呈舌状或球形,大小不一,小的可能仅有几毫米,大的则可达数厘米。这些息肉有的有蒂,像小蘑菇一样“扎根”在子宫内膜上,通过细长的蒂与子宫壁相连;有的则没有明显蒂部,直接在子宫内膜表面生长。

从组织学角度看,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会随着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增生和脱落,但当某些因素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导致局部内膜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探寻子宫内膜息肉的隐匿踪迹

许多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女性,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息肉得以在宫腔内悄然生长。然而,当息肉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异常子宫出血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女性会出现月经量增多,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紊乱,经期延长;还有些人会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点滴出血。这种不规则的出血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让女性朋友们忧心忡忡。

此外,对于备孕女性来说,宫腔内存在息肉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导致不孕不育。即使成功受孕,也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白带异常,白带增多,有时还可能带有血丝。

剖析子宫内膜息肉的成因

1.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是维持女性生理特征和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对子宫内膜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时,容易引发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从而形成息肉。

2.炎症刺激:如果女性的生殖系统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子宫内膜炎等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使子宫内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内膜细胞在炎症因子作用下容易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息肉。像多次人工流产、分娩时感染等,都可能为炎症发生埋下隐患。

3.其他因素:年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患子宫内膜息肉的几率会逐渐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此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影响女性体内代谢和内分泌环境,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捕捉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之钥

1.妇科超声检查:这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宫腔内的情况,发现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团块。如果发现子宫内膜增厚或不均匀回声,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子宫内膜息肉。

2.宫腔镜检查:宫腔镜如同医生放入子宫腔内的“眼睛”,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等详细信息。在宫腔镜下,还可对息肉进行活检,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性质,判断其良恶性。

3.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通过对息肉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息肉的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是否存在恶变可能。无论是通过宫腔镜摘除的息肉,还是在诊断性刮宫时获取的组织,均需进行病理检查,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开启子宫内膜息肉的应对之门

1.保守观察:对于较小、无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尤其是近绝经期的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息肉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可选择定期复查,密切观察息肉变化。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了解息肉的大小、形态等情况。

2.手术治疗:如果息肉较大,引起明显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或存在恶变风险,需考虑手术治疗。医生通过宫腔镜能精准找到息肉并将其完整切除。对于弥漫性息肉或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的情况,可能需进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已恶变的息肉,则需进行子宫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

3.术后管理:注意休息,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以防感染;遵循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预防息肉复发。

结语

子宫内膜息肉虽是宫腔内的“不速之客”,但只要我们对其有足够了解,保持定期体检习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应对,守护女性生殖健康。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