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皮肤病及用药注意事项

秋季常见皮肤病及用药注意事项
作者:王学昀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1938

秋季随着气候变干变凉,温差逐渐加大,人体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各种皮肤病进入高发期。今天我们讲讲常见的皮肤病的特点、治疗原则、用药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科学地面对“秋燥”!

一、湿疹:干燥季节的“麻烦精”

到了秋季,皮肤极易出现干性湿疹,好发于四肢及躯干部位,患者皮肤油脂分泌也会相应减少,如果皮肤缺乏足够的水分以及油脂滋润就很容易发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性皮炎即干性湿疹。

症状特点:皮肤干燥脱屑,红斑丘疹显露出来,严重者甚至出现干裂渗出液体的症状,夜间瘙痒比较剧烈,不能很好的入睡。

治疗原则:首先要注意保湿,每次洗完澡后马上涂足量润肤霜并建议多次使用以锁住水分。

轻度湿疹:使用非激素类药物软膏,如丹皮酚软膏、炉甘石洗剂;如果溃破有渗出时,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敷。

中重度湿疹:可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分为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效(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强效(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及超强效(如卤米松乳膏),于急性发作期可先选用足量的中强效激素快速控制炎症,再逐步减量为中弱效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如0.03%~0.1%他克莫司软膏和1%吡美莫司乳膏)维持治疗。全身泛发或者瘙痒剧烈时,还可以联合口服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用药注意:

1.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避免长期(建议不超过2周)及大面积涂抹,对于面部、腋窝等皮肤较薄嫩的部位,应优先选择弱效激素,以防止皮肤萎缩现象的发生。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在初次使用时,可能会产生轻微的灼热感,因此建议从小面积皮肤开始试用,并避免将其应用于破损的皮肤部位。

二、荨麻疹:寒热变化中的“风团预警”

秋天荨麻疹主要是由于外界温度低所引起的,称之为“寒冷性荨麻疹”。是由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而造成的局部水肿。

症状特点:碰凉风,接触冷水后暴露部位皮肤迅速出现风团、红斑瘙痒,甚至波及到呼吸道、胃肠道,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

治疗原则:

1.首选药物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片等),常用量即有明显疗效。

2.对于常规用量抗组胺药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可遵医嘱增加到最高4倍量,或合并使用其它二代抗组胺药。

3.突发性重度患者(比如喉头水肿、休克),要立刻救医;对于突发性轻症患者,可考虑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者使用肾上腺素急救。

用药注意:

1.第一代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有很强的嗜睡副作用,会干扰驾车及精细操作工作。

2.气温变凉的时候要注意加强保暖,如戴口罩、戴手套、穿长袖衣等防寒措施,并且通过服用玉屏风颗粒或相关中成药增强免疫能力,来达到少患病的目的。

三、银屑病:秋天容易复发的“鳞屑难题”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秋冬季60%左右患者的病情会加重或复发,这主要是由于气温寒冷、气候干燥以及感染和精神因素等引起。

症状特点:出现红色斑块,红斑上有一层或多层银白色的鳞屑,将鳞屑刮去可见基底呈点状出血的现象,本病常发生在头皮及四肢伸侧,患者会伴有一定的瘙痒。

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划分为适合局部治疗或系统治疗两类,分层治疗。

1.轻度银屑病的治疗以外用药为主,首选药物是维生素D3衍生物,例如卡泊三醇软膏,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少且不易反弹,因此可以长期应用,但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0周。也可选用复方制剂如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

2.中重度银屑病需要口服药来治疗,其中传统用药包括甲氨蝶呤(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及环孢素等。还有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IL-17抑制剂、IL-2抑制剂等),可以用于传统治疗无效者的治疗上,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需要在使用之前检查有无结核或者乙型肝炎的情况,再评估感染风险之后才可以使用。

3.辅助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在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的临床疗效确切。

用药注意:

1.严格按医嘱使用系统用药,注意甲氨蝶呤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前应查感染指标。

2.不要应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例如浓度大于5%的水杨酸)以免加重皮损。

四、带状疱疹: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的警报。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引起的疾病,在秋冬季人们抵抗力减弱的时候容易出现,病发人群多为中老年人。

症状特点:开始时全身乏困并伴随轻微发热的症状之后,在躯干部位(胸部、腰部)、头面部出现成串疱疹伴发剧烈阵发性疼痛,部分患者可长达数月饱受其苦。

治疗原则:突出“早干预”的理念,为患者做到尽早快速止痛、缩短病程、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1.抗病毒治疗:宜发疹后72小时内即刻给予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等抗病毒药,疗程7~1天。

2.镇痛治疗:轻中度疼痛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可采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合并使用甲钴胺可减轻神经炎症及疼痛。

3.局部护理: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损处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用药注意:

1.抗病毒药物需足量足疗程,漏服或停药过早易导致病毒清除不彻底;阿昔洛韦静脉滴注需稀释并充足饮水,避免肾损害。

2.老年患者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需从小剂量开始,警惕头晕、嗜睡等副作用,避免跌倒。

五、其他秋季高发皮肤病

1.皮肤瘙痒症:多发于老人,皮肤少油干燥引起全身瘙痒,不伴有皮疹,本病是由干燥所致,治疗也是以干燥为治疗的原则,应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湿润,可外用维生素E乳、尿素霜等软膏类护肤品;如有瘙痒感强烈的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组胺类药物止痒,但是也要避免用手去搔抓以免引起皮肤破损而感染。

2.鱼鳞病: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在秋季由于气候干燥会导致鱼鳞样的脱屑加重,外用10%~20%尿素霜软化角质、配合使用0.1%维A酸软膏可以减轻皮肤表面鳞屑。

3.昆虫叮咬:南方地区秋天仍有蚊虫活动,被叮咬后可出现红色风团、水疱,伴痒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曲安奈德氯霉素溶液)涂抹患处止痒,严重瘙痒者可服用抗组胺药物止痒,禁搔抓以免形成结节性痒疹。

日常预防建议

1.护肤习惯调整:秋季沐浴次数不宜过多,水温控制在32~37℃之间,并应选用温和的洁肤用品,切勿用碱性大的香皂洗浴。

2.环境保湿:室内使用加湿器湿度控制在40%-60%,外出记得做好防晒防风工作,并且佩戴口罩以免被冷空气直吹。

3.饮食调理:多喝水并且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类食物、深海鱼等),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要饮酒。

4.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睡眠、加强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精神压力有利于改善皮肤状态。

虽然秋季各种皮肤病频发,但是掌握了相应的诊疗知识和用药的原则之后是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如皮肤出现反复或者是症状加重,一定不要拖着不去看医生,尽可能早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2025-08-13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