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1 型糖尿病:从中西医视角看疾病本质与管理之道

认识 1 型糖尿病:从中西医视角看疾病本质与管理之道
作者:张灵玲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596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令人心痛的案例:25岁肥胖小伙因血糖异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后发生酮症酸中毒昏迷;45岁女士按2型糖尿病治疗十年,效果不佳,最终检测发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确诊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此时胰岛功能已严重衰竭。

这些悲剧背后,是大众甚至部分医生对1型糖尿病(T1DM)认知的缺失。今天,我们将从中医与西医结合的角度,全面解析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带您认识免疫系统“叛变”背后的真相。

一、糖尿病流行现状与分型重要性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糖尿病患者超8.28亿,中国患者达2.3亿。

糖尿病有多种分型,不同分型治疗方案截然不同,误诊误治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分型是精准治疗的基础。

T1DM是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的自身免疫病,起病急、依赖胰岛素,且易被误诊。中医视角下,这种“自身相伐”现象与正气内乱、阴阳失衡的病机相契合。

二、糖尿病分型之别

T1DM与T2DM的核心区别:

特征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β细胞破坏

胰岛素抵抗伴分泌不足

起病年龄

儿童青少年居多

中老年多见(近年年轻化)

治疗方式

必须胰岛素治疗

先口服药+生活方式干预

自身抗体

阳性(GADA/ICA等)

阴性

值得关注的是,还存在一种被称为“1.5型”的特殊类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这类患者看似是2型糖尿病,实则为缓慢进展的1型糖尿病。

三、被忽视的“1.5型”

LADA是最易被误诊的糖尿病类型:起病初期与2型糖尿病相似,患者多为成人,早期不需胰岛素治疗;存在自身免疫攻击,胰岛β细胞缓慢进行性破坏。

从流行病学现状来看,我国LADA患病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中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LADA检出率达8.6%。我国现有LADA患者逾1000万,居世界首位。

LADA的诊断需满足三大条件:

① 发病年龄≥18岁

②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③ 诊断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然而临床实践中,高达80%的LADA患者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接受不当治疗,导致胰岛功能加速衰竭和错过保护窗口期。

四、自身抗体:免疫“叛变”的关键证据

自身抗体是诊断T1DM/LADA的金标准,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T1DM相关自身抗体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胰岛素抗体(IAA)等。

推荐抗体检测人群:

① 初诊糖尿病患者:明确糖尿病分型,精准治疗

② 疑似1型糖尿病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初期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后续血糖失控、胰岛功能快速衰竭等

③ 糖尿病高危人群: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

④ 胰岛移植或免疫治疗监测者

⑤ 特殊临床情况:妊娠期糖尿病、外源性胰岛素抵抗者

五、中医管理糖尿病的独特优势

在1型糖尿病及LADA的长期管理中,中西医结合模式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认为其核心病机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失衡观形成互补,提倡中西医结合保护残存胰岛功能,包括:

整体调节,保护胰岛,降低抗体浓度,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防治并发症,防治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皮肤感染;

减轻药物副作用,肝肾功能保护;

个体化治疗,针对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情志与生活方式干预,五音疗法配合穴位按压,传统功法调理身体,饮食管理等。

六、结语:精准分型,早筛早治

1型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LADA的管理,关键在于精准诊断、早期保护和个体化干预。作为全球LADA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巨大挑战,也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经验。

我们呼吁:所有初诊糖尿病应常规筛查自身抗体,特别是年龄<45岁、体型偏瘦、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早期识别LADA,避免误用磺脲类药物,及时启动胰岛素保护治疗,可显著延缓胰岛功能衰竭。

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在糖尿病管理中,我们倡导:

未病先防:高危人群(抗体阳性但血糖正常)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既病防变:确诊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保护残存胰岛功能。瘥后防复:缓解期患者通过药膳调理和传统功法巩固疗效。知己知“病”,方能掌控健康!

2025-08-13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