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殖中心,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女性前来就诊咨询。“医生,我月经总是推迟,是哪里出了问题?”“试了半年没怀上,怎么回事呢?” 这些疑问,首先可以由临床中应用广泛的性激素六项检查来解答。作为评估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黄金标准”,它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的谜团。
什么是性激素六项
性激素六项是通过血液检测,量化评估女性体内六种关键激素水平的检查项目,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泌乳素(PRL)。这些激素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共同调控,形成一个精密的“内分泌轴”,任何一项指标的异常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月经不调、排卵障碍甚至不孕。
异常信号要警惕
(1)卵泡刺激素(FSH):卵巢功能的 “晴雨表”
FSH 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数值会呈现规律性变化:卵泡期正常范围约3.85-8.78mIU/mL,排卵期略有升高,黄体期则逐渐下降。
如果 FSH 持续升高(如卵泡期超过 10mIU/mL),往往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若数值超过 25mIU/mL,可能存在卵巢早衰风险。这类女性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备孕时容易出现卵子质量差、受精率低的问题。
(2)黄体生成素(LH):排卵的 “指挥官”LH 与 FSH 协同作用,在排卵期会出现“峰值”,触发卵子排出。正常情况下,卵泡期 LH 水平约2.12-10.89mIU/mL,排卵峰值可达到基础值的 3-5 倍。
若 LH 与 FSH 比值超过 2,且伴随睾酮升高,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这类患者因排卵障碍,常出现月经稀发、闭经,备孕时可能面临“无卵可排”的困境。此外,LH 水平过低可能提示垂体功能减退,同样会影响排卵。
(3)雌二醇(E2):雌激素的 “主力军”E2 主要由卵泡分泌,能促进子宫内膜增生,为胚胎着床做准备。卵泡期 E2 正常范围约24-114pg/mL,随着卵泡成熟逐渐升高,排卵前达到高峰。
E2 过低可能意味着卵泡发育不良,即使排卵也难以受孕;过高则可能提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存在卵巢囊肿等问题。对于备孕女性而言,E2 水平还能反映卵子质量 —— 优质卵泡往往能分泌适量的 E2。
(4)孕酮(P):胚胎着床的 “守护者”孕酮由卵巢的黄体分泌,在排卵后迅速升高,作用是使增生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为胚胎着床提供稳定环境。黄体期孕酮正常范围约9.5-89ng/mL,若低于5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功能不全的女性,即使成功受孕也容易出现早期流产。月经周期中,孕酮水平还能帮助判断是否排卵:排卵后孕酮明显升高,未排卵则维持低水平,这也是月经不调患者常需监测孕酮的原因。
(5)睾酮(T):雄激素的 “双刃剑”女性体内的睾酮主要来自肾上腺和卵巢,正常范围约0.06-0.84ng/mL。适量睾酮能促进卵泡发育,但过高则会干扰内分泌平衡。
高睾酮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之一,患者常伴随多毛、痤疮、脱发等症状,同时因激素紊乱抑制排卵,导致备孕困难。此外,肾上腺疾病也可能引发睾酮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排查。
(6)泌乳素(PRL):乳汁分泌的 “调控者”PRL 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非哺乳期女性正常范围约3.34-26.72ng/mL,过高则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 FSH、LH 分泌减少,直接影响排卵。患者常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甚至闭经-溢乳综合征,是备孕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熬夜、情绪紧张、剧烈运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泌乳素暂时性升高,检查时需避开这些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性激素六项检查需把握最佳时机:基础内分泌检查建议在月经第2-4天(卵泡期)进行,此时能最准确反映卵巢功能;若要判断是否排卵,可在月经第21-23天(黄体期)检测孕酮;闭经或月经不规律者,可随时检查,参考卵泡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