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异物感、声音嘶哑别大意 警惕喉癌与气管肿瘤的“敲门声”

喉咙异物感、声音嘶哑别大意 警惕喉癌与气管肿瘤的“敲门声”
作者:许师立   单位:苍梧县人民医院
557

王大叔今年61岁,身体一向硬朗,就是爱抽烟,一天一包是常态。半年前,他总觉得喉咙里像卡了根小鱼刺,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偶尔声音还有点沙哑。他以为是老烟枪的“慢性咽炎”又犯了,加上最近天气干燥,就没太在意,自己买了点润喉糖含一含。直到几个月后,声音嘶哑越来越明显,甚至有时喝水都呛咳,在家人的催促下才到医院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晚期喉癌!在我们日常接诊中,像王大叔这样的病例时有发生。许多人对喉咙异物感、声音嘶哑这类“小毛病”掉以轻心,殊不知,这很可能是喉癌或气管肿瘤发出的早期“敲门声”!

为什么这些症状是重要的“警报”

我们的喉咙(咽喉部)和气管,是呼吸和发声的“交通要道”。当这里生长了肿瘤(无论是喉癌还是相对少见的气管肿瘤),就如同在关键管道里长了“杂草”,必然会影响其正常功能,会有如下症状:异物感、声音嘶哑、吞咽不适/疼痛、呼吸不畅/喘鸣、咳嗽、痰中带血、颈部肿块。

哪些症状尤其值得警惕

并非所有的喉咙不适都是肿瘤,但出现以下情况,务必高度警惕,尽早就医:声音嘶哑持续超过2周, 尤其是不伴有明显感冒、咽喉痛等症状时。喉咙异物感固定、持续存在, 吞咽动作也无法缓解,且进行性加重。吞咽疼痛或困难逐渐加重。痰中反复带血丝。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不畅、吸气性喘鸣(尤其在安静时也能听到)。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且逐渐增大。

谁是喉癌、气管肿瘤的高危人群

了解高危因素有助于更早关注自身健康信号:长期吸烟者:这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癌变。

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刺激黏膜,且与吸烟有协同致癌作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某些高危型HPV(如HPV16)感染与口咽癌、喉癌风险增加有关。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粉尘者:如石棉、镍、芥子气、木屑粉尘等职业暴露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复的胃酸反流至咽喉,长期刺激可增加风险。有头颈部肿瘤家族史者:遗传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中老年男性:喉癌在男性(尤其50岁以上)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如何守护咽喉要道——预防与早筛

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立即戒烟,限制饮酒:这是最有效、最根本的预防措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重视HPV预防:适龄人群(无论男女)可考虑接种HPV疫苗,并注意安全性行为。职业防护:工作中接触有害物质或粉尘,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佩戴合格防护用具。管理反流:如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睡前饱食、抬高床头等。科学用嗓,避免刺激:避免长时间高声喊叫、过度清嗓,远离粉尘、油烟等刺激性环境,多喝温水保持咽喉湿润。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营养,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对文中提到的那些警示信号,特别是持续超过2周的声音嘶哑和固定性异物感,千万不能抱着“忍忍就好”“可能是咽炎”的想法。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早发现,生命之光依然璀璨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专业的体格检查。为了看清“咽喉要道”的真相,最常用、最重要的检查是:间接喉镜/电子喉镜/纤维喉镜、颈部超声/CT/MRI、支气管镜。

早期喉癌(如声带上的早期癌)治疗效果非常好!通过微创手术(如激光手术)或精准放疗,不仅能彻底清除肿瘤,还能最大程度保留发声和吞咽功能,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生活质量影响很小。而一旦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剧增,往往需要更大范围的切除手术(可能丧失发声能力,甚至需要气管切开)、联合放化疗,效果大打折扣,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都会显著下降。

王大叔的遗憾,本不该发生。喉咙里那挥之不去的异物感,声音中那抹挥之不去的沙哑,绝非可以随意忽略的背景噪音。它们可能是生命通道发出的最迫切的呼救信号。别让“再等等看”的侥幸,成为追悔莫及的代价。当这些“敲门声”持续响起,请一定打开那扇门——走进诊室,就是走向希望。早期发现,不仅能挽救生命,更能守护你清晰表达世界的能力。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