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大还头晕?当心子宫肌瘤

月经量大还头晕?当心子宫肌瘤
作者:杨菊花   单位: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102

“每个月那几天就像闯关,卫生巾换得比谁都勤,还总觉得头晕眼花,以为是普通贫血,补了半天铁也没用,直到查出子宫肌瘤,才知道血都被子宫肌瘤偷偷“吸”走了”,这是35岁的林女士最近在妇科门诊说出的心里话。

在妇科门诊,像林女士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很多女性把月经量大、头晕乏力当成小毛病,要么归咎于“体质弱”,要么觉得是“内分泌失调”,直到症状越来越严重才去检查,结果发现罪魁祸首竟是子宫肌瘤。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藏在子宫里的“隐形吸血鬼”,看看它是怎么悄悄偷走你的血,又该如何应对。

月经量大到什么程度算异常

要判断自己是不是“月经量大”,首先得知道正常的月经量是什么样的。一般来说,一次月经的总出血量在20~60毫升之间算正常,超过80毫升就属于月经过多了。可能有人对“毫升”没概念,换个说法:如果每次月经需要用超过20片日用卫生巾,或者1小时内就能湿透一片卫生巾,甚至出现血块像乒乓球那么大,那大概率就是月经量过多了。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控下,每月定期脱落形成月经,出血时间一般3~7天。但如果子宫里长了肌瘤,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肌瘤会让子宫内膜的面积变大,脱落时自然会出更多血;同时,肌瘤还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

子宫肌瘤:怎么悄悄“吸”走你的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的女性中,每3个人就可能有1个患病。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就像子宫里长了“肉疙瘩”。这些“肉疙瘩”虽然大多是良性的,但位置和大小不同,对身体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吸血”能力。

黏膜下肌瘤是“吸血冠军”。这种肌瘤长在子宫内膜下面,就像趴在子宫腔里的“小凸起”。它会直接增加子宫内膜的面积,而且还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时,肌瘤周围的血管不容易闭合,导致出血量大、时间长。有些女性甚至会出现非经期出血,就像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失血”。

肌壁间肌瘤如果长得比较大,也会“吸血”。它藏在子宫肌肉层里,随着体积增大,会把子宫腔撑得变形,间接增加子宫内膜面积。同时,肌瘤还会影响子宫的血液循环,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进一步加重出血。

长期月经量多,身体里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就会被“消耗”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缺铁性贫血。很多女性一开始只是觉得容易累、脸色差,后来会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甚至稍微活动一下就喘不上气。这是因为贫血导致身体缺氧,各个器官都在“喊救命”。

子宫肌瘤的“坏心思”可不止于让月经量增多。根据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它还可能带来这些麻烦:

压迫感:如果肌瘤长在子宫前壁,而且体积比较大,可能会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总想去厕所却又尿不多;如果长在子宫后壁,可能会压迫直肠,引起便秘、排便困难,总觉得“排不干净”。

腹痛或腰酸:肌瘤本身一般不会疼,但如果肌瘤扭转、变性,或者压迫到周围组织,就会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或者腰酸背痛,尤其是在劳累后会加重。

影响怀孕:黏膜下肌瘤会影响受精卵着床,肌壁间肌瘤如果太大,可能会阻碍胎儿发育,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不过大家不用太担心,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还是能顺利怀孕的,关键是要提前检查和干预。

别忽视!这些信号可能是肌瘤在“报警”

很多子宫肌瘤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但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去检查:月经量突然变多,或者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非经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者同房后出血;下腹部摸到肿块,尤其是平躺时能感觉到肚子里有硬硬的东西;经常头晕、乏力、心慌,查血常规发现贫血;出现尿频、便秘、腰酸腹痛等压迫症状。

子宫肌瘤就像一个“沉默的小偷”,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血液和健康。很多女性因为不好意思、怕麻烦,或者觉得“忍忍就过去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贫血严重、肌瘤长大才去医院,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让自己多受了很多罪。其实,子宫肌瘤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大多数患者都能恢复健康。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