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头痛、牙痛、痛经、关节痛……各种疼痛困扰着很多人。为了缓解疼痛,很多人会随手买止痛药。止痛药虽然能快速缓解不适,但如果用量不当,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作为药剂科,我们特别提醒大家:止痛药必须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止痛药的安全剂量范围及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泰诺、必理通等)
这是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常用于头痛、感冒发热、肌肉酸痛。
1.成人安全剂量:一次0.3~0.6克(300~600毫克),每日总量不超过4克。
2.儿童安全剂量:按体重计算,每次10~15毫克/公斤体重,每日最多不超过60毫克/公斤体重。
注意:超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会严重损害肝脏。若一次大量服用(成人超过7.5克),可能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长期饮酒的人,风险更高。
举例:有的家长在孩子发烧时,间隔不到4小时就再次给药,结果导致药量超标,孩子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肝功能损伤。因此儿童用药一定要严格按体重计算,绝不能凭经验加量。
布洛芬(芬必得、美林等)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于牙痛、关节痛、痛经、肌肉痛。
1.成人安全剂量:一次0.2~0.4克(200~400毫克),每日总量不超过1.2克(非处方用药范围)。在医生指导下,最多可用到2.4克。
2.儿童安全剂量:每次5~1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不超过40毫克/公斤体重。
注意:布洛芬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胃溃疡,还可能影响肾功能。若空腹服药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危险性更高。
举例:一些女性习惯在经期大量服用布洛芬缓解痛经,甚至一天超过2克,结果出现严重胃出血,被送到医院急救。
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阿司匹林既能止痛、退烧,也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小剂量长期治疗。
1.镇痛、解热剂量(成人):一次0.3~0.6克,每日不超过3克。
2.心血管预防剂量:通常为每日75~100毫克,需长期小剂量服用。
注意:超量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引起胃出血、耳鸣、头晕,严重时可导致“水杨酸中毒”。此外,儿童因存在发生“瑞氏综合征”的风险,一般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退烧。
提示:一些老年人错误地把阿司匹林当作普通止痛药随意加量,其实这样很容易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处方止痛药)
这些药物属于更强效的非甾体抗炎药,必须在医生处方和指导下使用。
1.双氯芬酸:成人一次25~50毫克,每日不超过150毫克。
2.吲哚美辛:成人一次25毫克,每日不超过150毫克。
注意:此类药物对胃肠道和肾脏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胃出血或肾功能损伤,不建议自行长期使用。
举例:有风湿病患者自行长期服用双氯芬酸止痛,最后因黑便和贫血就诊,确诊为严重消化道出血。
含复方成分的止痛药
市面上不少止痛药是复方制剂,例如散利痛、泰诺林、去痛片等,常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可待因等成分。
注意:使用复方止痛药时要仔细看说明书,避免与其他药物叠加使用同一种成分。例如同时服用感冒药和止痛药,很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超量。
提示:含有可待因的复方制剂,如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依赖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止痛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吃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会刺激胃黏膜,最好在饭后或随牛奶服用,以减轻对胃的损伤。
2.不要长期连续使用:止痛药只能作为缓解症状的“权宜之计”,并不能治本。如果疼痛超过3天仍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3.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布洛芬与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止痛药与酒精同用,会加重肝脏和胃的损害。
4.特殊人群谨慎用药: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止痛药前必须咨询医生。
5.警惕止痛依赖:有些人把止痛药当“零食”,一痛就吃,结果导致药物性头痛或依赖。
总结
止痛药能缓解疼痛,但绝不是普通药。每种止痛药都有安全剂量范围,超量可能带来严重伤害。用药时要做到:看说明书、按剂量、短期用、不混用。若疼痛频繁或持续,应尽快就医,查明原因。记住,止痛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