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药应注意这些细节

老年人服药应注意这些细节
作者:欧康康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1669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多且服药时间长,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据统计,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其中多数情况与服药细节处理不当有关。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留意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老年人安全用药的关键。

一、用药前:

1.准确领会医嘱:

就医时,一定要随身携带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保健品,并向医生如实告知过敏史和肝肾功能情况。拿到药物后,当场向医生或药师确认以下信息:药物名称、功效(如降压、降糖)、使用方法(饭前或饭后服用、每日服用次数、每次服用剂量)、疗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应对措施。可以将医嘱写在药盒上或者记录在备忘录中,防止记错。

2.认真核对药物信息:

取药后,要仔细核对药盒上的姓名、药品名称、规格、有效期,确保其与处方内容相符。注意区分外观相似的药物(如降压药和降糖药),可以在药盒上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进行区分,也可以使用分装药盒标注“早/中/晚”。

3.不盲目用药或停药:

切勿仅凭经验自行购买药物(例如邻居推荐的“神药”),也不可因为症状有所缓解就擅自停药(像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血药等,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弹)。如需调整用药,必须经过医生评估后再做决定。

4.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

由于老年人通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保健品和中成药,以便医生综合评估药物组合的安全性。

二、服药时:

1.把握服药时间:

①按“生物钟”服药:

1)降压药:早晨血压有“晨峰”,长效降压药建议晨起空腹服用;部分夜间血压高的患者,需遵医嘱睡前服药。

2)降糖药:餐前30分钟服(如格列美脲)、餐时服(如阿卡波糖需与第一口饭同服)、餐后服(如二甲双胍普通片,可减少胃肠道刺激),需严格按标注时间服用。

3)胃黏膜保护剂:餐前半小时服,才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抑酸药(如奥美拉唑)晨起空腹或睡前服效果更佳。

②避免“时间扎堆”:若需服用多种药物,间隔时间需遵医嘱(如某些抗生素需间隔6-8小时),不要为图方便一次性吃完所有药,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2.精准控制剂量:

①严格按剂量服用:老年人肝肾功能减弱,药物代谢更慢,过量服用易导致蓄积中毒(如地高辛过量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服用前看清剂量单位(如“毫克”“克”),使用配套量具(如口服液的量杯),不要凭感觉估算。

②拆分药片有技巧:需掰开服用的药片通常有刻痕,沿刻痕轻轻折断;无刻度的药片不可随意掰开(如缓释片、控释片,掰开可能破坏药效释放结构,导致药效过强或失效)。

3.科学送服:

①首选温白开水:避免用茶水(含鞣酸,影响铁剂、抗生素吸收)、牛奶(含钙,影响四环素类药物)、果汁(酸性环境可能破坏某些药物)送服。送服水量不少于100毫升,尤其服用胶囊剂时,多喝水可避免药物黏附在食道壁上引发刺激。

②特殊药物的服用方式:

1)缓释片/控释片:整片吞服,不可咀嚼或碾碎(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碾碎后会导致药物瞬间释放,引发血压骤降)。

2)含片:需在口腔含服,缓慢溶解(如硝酸甘油含片,舌下含服可快速起效,缓解心绞痛)。

3)空腹/饱腹服用:严格遵医嘱,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需空腹服(减少对胃黏膜刺激),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需饭后服(降低胃肠道反应)。

总之,老年人用药安全是一项“细节工程”,既需要自身重视,也离不开家人的协助。建议家属定期帮老人整理药箱、提醒服药,发现老人记忆混乱或服药困难时,可使用智能药盒、手机闹钟等工具辅助。记住:科学用药的核心是“遵医嘱、明细节、勤观察”,只有把每个环节做到位,才能让药物真正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