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人群的饮食红绿灯:这样吃远离脑卒中风险

“三高”人群的饮食红绿灯:这样吃远离脑卒中风险
作者:​甘丹霞   单位: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
1855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如同潜伏在血管里的“隐形炸弹”,数据显示,它们会使脑卒中(中风)风险增加3-5倍。而饮食作为调控“三高”的核心手段,既能为血管“减负”,也可能成为加速病变的“推手”。对“三高”人群来说,分清饮食中的“红黄绿”,掌握低盐、低糖、低脂的搭配逻辑,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饮食总纲领:“三减三增”护血管

“三高”对血管的伤害是叠加的:高盐推高血压,高糖扰乱代谢,高脂加速斑块形成,最终堵塞脑血管。饮食调控需遵循“三减三增”原则:

三减:减盐(每日≤5克)、减添加糖(每日≤25克)、减饱和脂肪(每日烹调油≤25克);

三增:增膳食纤维(每日25-30克)、增优质蛋白、增不饱和脂肪酸。

这一原则能同时改善血压、血糖、血脂,从源头降低脑卒中风险。

绿灯食物:血管的“守护神”

这些食物能协同控“三高”,应作为日常饮食的主力:

全谷物与杂豆:稳糖降脂的“基础盘”

推荐:燕麦、糙米、藜麦、红豆、绿豆。

优势: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消化慢,能避免血糖骤升;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延缓动脉硬化。

吃法:用“杂粮饭”替代一半白米饭(如大米+糙米+红豆按2:1:1搭配),早餐煮燕麦粥时加一把坚果,不加糖。

深色蔬菜:控压又抗炎

推荐:菠菜、西兰花、芹菜、紫甘蓝、洋葱。

优势:菠菜每100克含钾311毫克,能促进钠排出,辅助降压;洋葱含前列腺素A,可扩张血管,同时含槲皮素,有抗炎作用,减少血管损伤。

吃法:每日至少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凉拌菠菜时少放盐,用醋和蒜末调味;芹菜叶钾含量比茎高,可焯水后做馅。

优质蛋白:低脂且护心

推荐: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鸡胸肉、豆腐、低脂酸奶。

优势: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降低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豆腐的植物蛋白可替代部分动物蛋白,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吃法:每周吃2-3次深海鱼(每次150克),清蒸最佳;用豆腐炒青菜替代部分肉类,每日1杯低脂酸奶(200毫升)补充钙质。

低糖水果:补营养不添负担

推荐:苹果、梨、蓝莓、柚子。

优势:升糖指数(GI)低(苹果GI=36,柚子GI=25),富含果胶(可溶性纤维),能延缓碳水吸收,还可吸附胆固醇。

吃法:每日200克左右,放在两餐之间吃(如上午10点),避免餐后立即吃导致血糖叠加升高。

黄灯食物:适量吃才安全

这些食物需控制量,过量可能影响“三高”:

精制主食:白米饭、面条、馒头,每周可吃3-4次,每次不超过1小碗(150克),搭配蔬菜和蛋白质同吃,减缓血糖上升。

根茎类蔬菜:土豆、红薯、山药,含淀粉,需计入主食(如吃100克土豆,减少50克米饭),避免当蔬菜大量吃。

瘦肉:猪瘦肉、瘦牛肉,每周不超过3次,每次50-70克(约1个鸡蛋大小),选瘦肉部分,去皮,避免红烧(可用清炖)。

坚果:核桃、杏仁、花生,每日1小把(约20克),选原味,避免盐焗、蜂蜜味(隐藏高盐高糖)。

红灯食物:血管的“破坏者”

这些食物会直接恶化“三高”,加速血管病变,必须坚决杜绝:

高盐陷阱:咸菜、酱肉、方便面、蚝油(10克蚝油含钠约500毫克),1小碟咸菜(约20克)含盐量可能超过3克,相当于全天限额。

高糖重灾区:甜饮料(1瓶500毫升可乐含糖约53克)、蛋糕、蜂蜜,长期喝甜饮料的人,脑卒中风险比不喝的人高20%。

高脂杀手:炸鸡(1只炸鸡腿含脂肪约20克)、肥肉、动物内脏(如猪脑,100克含胆固醇2571毫克),这类食物一口就可能让全天脂肪摄入超标。

酒精:哪怕少量饮酒也会升高血压,还会干扰血糖代谢,“三高”人群尤其合并高血压者,必须戒酒。

关键烹饪技巧:让健康食材更“加分”

烹调方式:多用蒸、煮、炖、凉拌,少用油炸、红烧。例如清蒸鱼比红烧鱼少摄入50%的脂肪,凉拌蔬菜比炒菜更能保留膳食纤维。

调味技巧:用天然香料替代盐和糖——葱、姜、蒜、花椒、柠檬汁、醋能增加风味,逐步减少对盐的依赖。比如炖肉时加山楂、陈皮,既解腻又少用盐。

用油选择:优先橄榄油、茶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避免反复使用炸过的油(会产生反式脂肪)。炒菜时油温控制在七成热(冒烟前),减少有害物质生成。

份量控制:用小碗小盘盛菜,主食占餐盘1/4,蔬菜占1/2,蛋白质占1/4,避免过量进食。

“三高”人群的饮食管理,不是要放弃美味,而是用科学的选择让食物成为健康的助力。坚持“绿灯为主、黄灯限量、红灯杜绝”,搭配合理烹饪,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为血管“减压”,远离脑卒中的威胁。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