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乳腺血管瘤。乳腺血管瘤是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乳腺内血管异常增生形成,发病率仅占乳腺良性肿瘤的1%~2%。很多患者发现肿块后都会焦虑:必须手术切除吗?答案并非绝对,介入栓塞术作为微创治疗方式逐渐成为重要选择,但需客观看待其利弊。
先了解:乳腺血管瘤是什么
性质:良性病变,不会癌变,但可能随时间缓慢增大,少数因外伤破裂出血。
常见表现:多为单侧发病,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触摸可见边界不清的柔软肿块,按压时略有缩小,部分患者经期前有轻微胀痛,肿瘤较大者可能导致乳房局部隆起。
诊断方式:乳腺超声为首选,可初步判断血管性质;磁共振(MRI)明确肿瘤范围及血供;增强CT确定供血血管来源,三者结合即可确诊,无须穿刺活检。
高发人群:20~40岁育龄女性多见,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绝经后通常不再增大。
核心问题:必须手术切除吗
乳腺血管瘤是否需要切除,需根据肿瘤大小、症状及生长速度判断。
无须手术:肿瘤直径<2厘米,无胀痛、溢液等症状,随访1年增大<0.5厘米,可每6~12个月复查乳腺超声,观察期间避免乳房受外力撞击。
建议干预:肿瘤直径>3厘米且伴明显胀痛;位于乳头附近压迫导管致溢液或影响哺乳;每年增大超1厘米;位置表浅担心破裂。此时可选传统手术或介入栓塞术。
介入栓塞术的优势
介入栓塞术在DSA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肿瘤供血血管,注入栓塞材料阻断血流,使肿瘤缺血萎缩。相比传统手术有明显优势——
创伤极小:仅2毫米穿刺点,无须切开乳房,术后压迫止血6小时即可下床,3~5天出院,短于传统手术7~10天住院期。
保留外观:无明显疤痕,适合年轻、未生育或注重乳房外观的患者。
风险更低:局部麻醉避免全麻并发症,对老年及基础病患者更友好,并发症发生率不足5%。
恢复迅速:术后疼痛轻微,无须长期服止痛药,1周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快于传统手术2~3周的恢复期。
可重复治疗:肿瘤残留或复发时,可再次栓塞,不增加乳房组织损伤。
介入栓塞术的弊端
肿瘤残留风险:若供血血管分支多、管径细,栓塞可能不彻底,10%~15%患者需术后3~6个月二次治疗。
短期并发症:3%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压迫可缓解;部分有37.5~38℃低热,1~2天自愈;<1%概率发生栓塞材料异位,可能引发肺栓塞等。
适用范围有限:肿瘤直径>5厘米或与乳腺导管、胸大肌粘连紧密时,效果不如手术切除。
费用略高:单次1~1.5万元,比传统手术稍高,但考虑住院短、恢复快,整体成本差距不大,且部分可医保报销。
治疗方式如何选择
优先介入栓塞术:<40岁、注重外观;肿瘤2~4厘米、位置表浅;无血管畸形及凝血障碍;有近期生育需求的患者。
优先手术切除:肿瘤>4厘米或生长快;位置深且粘连;栓塞后残留、复发;有多次哺乳需求;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关键原则:需乳腺外科与介入科医生联合评估,结合检查结果及患者情况制定方案,患者应充分沟通后决策。
术后注意事项
介入栓塞术后: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下肢弯曲;1周内忌剧烈运动,洗澡勿揉搓穿刺处;3、6个月复查乳腺超声。
手术切除术后:保持伤口清洁,7~10天拆线;1个月内不提重物;切除范围大时需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
温馨提示:乳腺血管瘤并非非切不可,小而无症状者定期观察即可。介入栓塞术在创伤、外观及恢复上优势显著,但存在残留风险与适用局限。患者发现肿瘤后无须恐慌,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与医生充分沟通后选择合适方案,才能兼顾疾病治疗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