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之后,相信人人关爱生命,珍惜健康。“您好,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这也许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中说得最多、最温暖的语言。
什么是血液分析仪
血常规检测俗称血象化验,只要是路过医院的人都知道那是医生询问病人病情后开出第一张检查单。医生通过血象异常结果准确分析出疾病类别与进展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第一时间下治疗医嘱,尤其是高度怀疑白血病患者,医生更是马虎不得,分秒必争地联合血液科做进一步骨髓相关检查。血液分析仪用微量的血样(10-20微升)花几十秒时间准确测量并计算出病人血液正常与异常血细胞含量。血液分析仪是医院检验科从事繁重检验工作的必备成员,更是筛查白血病细胞第一“信使”。该设备巧妙利用光学散射、电阻抗及核酸荧光染色技术,根据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各组分参数得出散点图与直方图报告。
血液分析仪如何检验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幼稚细胞大量增殖,蓄积于骨髓并抑制正常造血,亦称“血癌”,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人体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类型,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
通常,血液分析仪在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时,以下参数会异常:
白细胞计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增多并且携带大量原始幼稚细胞(一般原始细胞大于20%)。出现原始/幼稚细胞,这是急性白血病最关键的血液学特征。就目前较中高端血液分析仪如迈瑞7500系列具有细胞化学染色/流式技术原理,能对白细胞进行更精细的区分,并通过异常散点图和报警信息,如“未成熟粒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提示信息强烈提示需进行显微镜外周血涂片复检。但是特别注意,血液分析仪只能粗略地分类白细胞各组分,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却无法精确区分原始细胞系列来源(是髓系还是淋系)。临床医生会依据检验技师所报告的血液分析结果,结合病史进一步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与染色体相关融合基因等,最终确诊急性白血病分型。如异常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诊断流程是检验医生通过血液分析病人外周血含大量异常早幼粒细胞(柴捆细胞),并协助临床医生通过骨髓染色体检查找到t(15;17)PML-RARa融合基因而确诊。
血红蛋白:急性发作时,患者大量白血病细胞攻击并吞噬红细胞及过度掠夺红细胞生成原料,致使患者血红蛋白值呈进行性下降,出现面色苍白、无力、心慌等表现。
血小板:急性期血小板显著下降,若计数小于10×10⁹/L,会诱发出血并危及生命。
血液分析仪如何检验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对成熟,病程进展缓慢。绝大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中进行血液分析时被发现。慢性白血病亦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两大类,患者多为年长者。CML时,血液分析仪警示:外周血有少量原始细胞,且幼稚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多为增高;CLL(主要是B淋巴细胞)时提示成熟小淋巴细胞显著增高,血涂片易见到涂抹细胞,病人有轻中度贫血。
血液分析仪在白血病诊断、筛查和病情监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单独用于确诊白血病。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快速高效发现血液成分(主要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的异常表现,为临床医生提示进一步检查骨髓的线索。如CML一般诊断流程为:血液分析仪分析患者白细胞显著增高,幼稚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告知管床医生行骨髓细胞检查并迅速找到染色体t(9;22)BCR-ABL(P190/P210/P230)任意一种融合基因。
总之,血液分析仪作为检验科的重要设备之一,检验技师必须熟练掌握其分析原理与操作技能,并能通过分析其多变的散点图与警报信息,尽职尽责地筛查每一例疑似白血病,从而当好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