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68岁,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手术很成功,癌症被清除,但拔除导尿管后,他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尿液不自主地漏出。咳嗽、起身、甚至走路时都可能发生,这让他感到尴尬、沮丧,甚至有些后悔手术。“难道以后都要带着尿垫生活吗?”他的主管医生肯定地告诉他:“前列腺术后尿失禁非常常见,但绝大多数是暂时的!通过科学、持久的盆底肌康复训练,超过80%的患者能在术后1年内显著改善甚至完全恢复控尿功能,主动康复是您重获干爽生活的关键。”
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手术中需切除前列腺及精囊,会对包裹尿道的尿道外括约肌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膀胱颈也可能在手术中受损。
2.典型表现:腹压增加时漏尿(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等)。少数患者可能合并急迫性尿失禁,或术后早期因膀胱痉挛出现暂时性急迫症状。
3.几乎所有患者术后拔管早期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随着括约肌及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神经功能部分恢复、盆底肌代偿性增强,控尿功能会逐渐改善。术后1年内是恢复最快的黄金期。
盆底肌功能分阶段训练
阶段一:术前准备与术后早期(带尿管期)
1.术前预习: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学习正确识别和收缩盆底肌,熟悉动作能让你术后更早开始有效训练。
2.术后带尿管期(1-2周):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轻柔的、低强度的盆底肌收缩。方法为:慢速收缩,轻柔收紧肛门和尿道(想象同时忍大便和小便的情景),保持2-3秒,然后完全放松3-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训练时保持呼吸顺畅(收缩时呼气),避免腹部、臀部、大腿用力。此时不要求力量和时长,重在神经激活和保持肌肉活性。
阶段二:拔管后早期(1-8周):是尿失禁最明显时期,可能完全不能控制(持续滴漏)或仅在腹压增加时大量漏尿。此时要强化基础肌力与耐力训练,学习“预收缩”技巧应对漏尿。
1.慢速收缩:
盆底肌收缩强度逐渐增加到最大力量的70%-80%,保持时间逐步延长至5-10秒,放松时间≥收缩时间(如收缩5秒,放松5-7秒),每组10-15次,每天4-6组(总量约50-100次/天)。
2.快速收缩(至关重要):
有意识地在每次咳嗽前主动做一次快速有力的收缩:用最大力量,极快、猛烈地收紧尿道和肛门,保持1秒,然后完全放松2-3秒,每组10-15次,每天2-3组。
3.生活管理:
规律饮水(1500-2000ml/天),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饮料,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尝试定时排尿(如每2小时),即使无尿意也去厕所,避免膀胱过度充盈。预防便秘,避免提重物>5kg、剧烈活动、久坐,控制咳嗽等。
阶段三:功能强化期(2个月后):漏尿程度减轻,间隔时间延长。
1.慢速收缩保持时间可增至10秒,强度维持80%最大力,加强站立位、行走中甚至上下楼梯时的盆底肌控制。
2.膀胱训练:当有尿急感时,立即停下运动,保持静止,快速做几次盆底肌收缩(“熄火法”)。同时深呼吸放松,转移注意力。待急迫感减弱后从容排尿,逐步延长两次排尿间隔。即使症状改善明显,仍需维持规律训练(每天2-3组),巩固效果,预防复发。
成功核心:持之以恒
盆底肌是骨骼肌,训练效果通常在规律练习4-8周后开始显现,3-6个月达到较佳效果,完全恢复可能需要6-12个月甚至更长。将训练融入生活,利用看电视、等车、办公间隙等碎片时间练习。记录排尿日记(漏尿次数、尿垫用量)和训练日志,看到进步,增强信心。
耐心耕耘,重掌人生主动权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是康复路上的一道坎,但绝非不可逾越。它考验耐心,更呼唤行动。科学规范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是您手中最有力的武器。理解恢复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技巧,借助专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您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在为尿道括约肌的重建与代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