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产妇恐惧无痛分娩,因担心硬膜外麻醉会导致终身的慢性腰痛而放弃选择。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并不诱发慢性腰痛。产妇分娩后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孕期生理因素以及产时因素的改变,与麻醉并无直接相关性。
一、硬膜外麻醉的基本原理
临床上进行无痛分娩所选择的麻醉方式主要为硬膜外麻醉,麻醉医师首先进行局部麻醉,随后选择合适的腰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针通过皮肤及韧带等组织到达硬膜外腔,之后把一根细小的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内,导管粗细如钓鱼线,最终把药物从导管内注射在硬膜外腔中,硬膜外腔所注射的局部麻醉药物能够阻隔疼痛信息传递至大脑,同时使患者能够保持清醒的状态,对分娩能够有较大的配合度。
二、产后腰疼的真正原因
产褥期腰痛的发生因复杂,与孕期机体的相关变化密切相关。孕期母体松弛素、雌激素及孕激素含量增多,在激素作用下致使全身韧带松弛,特别是腰骶关节韧带及关节稳定性下降明显;而随着胎儿逐渐成熟,子宫重量增加、腰椎前移使得母亲身体的重力前移,在母体各骨盆关节区造成重力变化,形成代偿性腰椎前凸,骨盆前倾,腰背肌不断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就容易引起腰痛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妇选择何种生产方式均需长时间取固定体位,产程中持续的用力增加腹内压力使得腰椎间盘负担增大,产后的少数产妇可能会出现椎间盘轻度脱垂或膨出,也是产后腰痛的原因之一。
三、穿刺部位的短期反应
硬膜外麻醉的穿刺处出现短暂的局部疼痛为正常的现象,属于局部组织修复及正常的组织创伤反应。穿刺过程需跨过皮肤、皮下、韧带等组织,针头在接触不同的层次时局部组织会受到牵拉而损伤,穿刺点会出现局部的压痛,痛感多较轻微。硬膜外麻醉穿刺点疼痛主要属于瞬发疼痛,且在术后初期便产生疼痛,并随着机体的愈合逐步恢复。临床观察发现,穿刺点疼痛很少超过3个月,多数产妇穿刺后1~2周内疼痛可完全消失,且穿刺点痛的疼痛性质、疼痛部位及疼痛时间都与产后腰疼差异较大。
四、产后生活习惯的影响
分娩哺乳活动姿势为产后期腰痛的病因之一,哺乳期产妇往往在产后频繁低头弯腰,喂奶姿势使颈腰部肌肉紧张,抱起婴儿、换尿裤、给宝宝洗浴等都是对腰背部的额外负重。产后腹直肌的肌力恢复需要一定过程,产后腹直肌无力,腹肌萎缩,则需腰背肌需进行更多的支撑,造成腰肌疲劳,进而加重腰痛;同时,产后休息少、睡眠不足、情绪起伏、活动量少也可影响肌肉的恢复情况,间接导致腰痛的产生。
五、预防和缓解的有效方法
在孕早期应对孕妇的腰背部肌肉进行有效锻炼。有研究报道建议通过游泳、孕妇瑜伽、步行等轻量运动来锻炼腰背部肌肉,在增加肌肉力量的同时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选择正确的睡眠姿势和枕头对孕期减轻腰背部压力也很重要。产后应及时进行产后锻炼,有效预防产后慢性腰疼的发生,在医师的监督下可指导孕妇进行腹肌和背肌的锻炼。合理哺乳姿势及婴儿护理方法在减少腰背部异常负担、预防慢性腰疼的发生中也占据着重要作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及科学的婴儿护理姿势和技巧可以帮助产妇减少腰疼症状,另外,产后正确的饮食营养与产后恢复密切相关,应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帮助促进骨骼恢复,补充蛋白质来帮助肌肉组织的恢复与重建。此外,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患者腰疼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睡眠的质量能缓解腰疼症状。轻微的腰疼可以通过热敷、按摩、运动等物理治疗方法来辅助治疗,可减少孕妇腰部疼痛的不良刺激,但若疼痛症状出现3个月以上或加重,则应就医及时,排除其他疾病。
结语
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方式,不会给产妇带来终身腰疼的后遗症,产妇及家属无须因顾虑腰疼问题而放弃使用无痛分娩。产后腰疼的出现与妊娠期的生理性改变、分娩过程、产后生活习惯均有密切关系,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多数产后腰疼能够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