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需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小儿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需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作者:韦青霞   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900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挑战。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孩子的康复进程和最终恢复效果。那么,在小儿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生命体征与病情观察

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要持续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比如,体温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急促或困难等可能意味着孩子的心肺功能出现了问题。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定时为孩子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2. 观察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反映孩子脑部功能的重要指标。术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意识状态,看孩子是否清醒、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如何。如果孩子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情况,可能是脑部出现了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出血等,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注意伤口情况

观察孩子手术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果发现伤口有大量渗血、渗液,或者敷料被污染,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同时,要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有无红肿等情况,这也是判断伤口是否感染的重要依据。

二、呼吸道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孩子术后可能会出现呕吐、咳嗽无力等情况,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呼吸道阻塞。因此,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如果孩子有痰液,要及时帮助其排痰,可以通过拍背、吸痰等方式。拍背时,手呈空心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有节奏地拍击孩子背部,力度要适中。

2. 合理给氧

根据孩子的病情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合理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功能较差的孩子,可能需要使用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促进身体恢复。

3. 预防肺部感染

由于孩子术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为孩子翻身、拍背,鼓励孩子咳嗽、咳痰。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三、饮食护理

1. 术后早期饮食

孩子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可能还未完全恢复,此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饮食。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意识清醒,吞咽功能正常,可以先少量喂一些水,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如果没有呛咳,可以逐渐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但要避免食用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胀气。

2. 逐步过渡饮食

随着孩子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和普食。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瘦肉、鱼类、蛋类、豆类、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3. 注意饮食安全

对于有吞咽困难或面瘫的孩子,要注意饮食安全,防止误吸。喂食时要让孩子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从健侧进食。食物的温度要适宜,不可过冷或过热,以免烫伤或刺激孩子的口腔和胃肠道。

四、管道护理

1. 留置引流管护理

如果孩子术后留置了引流管,如脑室引流管、伤口引流管等,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同时,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该是淡红色的血性液体,量会逐渐减少。如果引流液颜色加深、量突然增多或有异味等,可能是出现了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2. 导尿管护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孩子,要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每天要用温水清洗孩子的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喝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结语

孩子生病,家长也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要给予家长心理支持,指导家长如何照顾孩子,解答家长的疑问,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小儿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饮食、做好管道护理、进行肢体和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