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离我们有多远?做好这几点能护肾

慢性肾病离我们有多远?做好这几点能护肾
作者: 梁桂荣   单位:桂平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3402

小区里的张阿姨最近总觉得没力气,一开始以为是天热没胃口,直到脚踝肿得穿不上鞋,去医院一查,竟已是慢性肾病3期。医生说,她的肾功能已经悄悄受损好几年了。这事儿让不少邻居犯嘀咕:慢性肾病怎么跟“隐形人”似的?它到底离我们有多近?其实,慢性肾病真没想象中遥远。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个人里就有1个人可能患有慢性肾脏病,也就是说,你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中,可能就有慢性肾病患者。更让人揪心的是,80%的人早期压根没感觉,等出现明显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经受损严重,甚至到达终末期肾病。

一、这些人离慢性肾病更近,快看看有没有你

别觉得慢性肾病是“别人的事”,如果你符合下面这些情况,就得多上点心了:

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高血压像“锤子”,长期敲打着肾小球;高血糖像“糖水”,慢慢泡坏肾脏血管。临床上,约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中也高达30%发展为慢性肾脏病。

超重或肥胖的人:肚子上的肉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人,患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爱乱吃药的人:有些人感冒了自己买止痛药,关节疼了就吃偏方,却不知很多药物要经过肾脏代谢。像布洛芬这类止痛药,长期吃可能引发肾损伤;某些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更是会悄悄毒害我们的肾组织。

有肾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慢性肾病患者,你得比别人更关注肾脏健康,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肾彩超不能少。

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别当成小毛病

肾脏实在太“能扛”了,哪怕一半功能受损,它都能硬撑着让你感觉不到异常。但只要留心,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早上起来眼皮肿得像“水泡”,下午脚踝一按一个坑,休息半天也消不下去——这可能是肾脏排水能力下降,水分憋在身体里了。

小便时泡沫特别多,像啤酒沫似的浮在上面,半天散不去——正常情况下,肾脏会把蛋白质“拦”在血液里,一旦它“失守”,蛋白质就会跑到尿里,形成这种泡沫。

没干什么重活却总觉得累,爬两层楼就喘气,脸色也越来越差——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帮骨髓造红细胞。它要是偷懒,人就会贫血,自然没力气。

血压莫名升高,吃了降压药效果也不好——肾脏和血压是“冤家”,肾脏出问题会让血压升高,反过来又加重肾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信号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一起冒头。要是持续超过两周,别犹豫,赶紧去查个尿常规和肾功能,花不了多少钱,却能尽早发现问题。

 三、护肾不用太复杂,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

护肾不是什么高深学问,关键在平时。医生常说,好好吃饭、好好喝水、好好吃药,就能避开大部分肾损伤。

先说说吃:盐是肾脏的“负担”,每天别超过5克(差不多一啤酒瓶盖)。很多人觉得自己炒菜放盐少,却没算上腌肉、酱油、零食里的“隐形盐”——一包方便面的含盐量就可能超标。蛋白质要吃,但别过量,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两瘦肉,再加点豆制品,就足够身体需要了,吃太多反而会让肾脏“加班”处理代谢废物。

再讲讲喝:每天喝1500-2000毫升水,差不多七八杯,别等渴了才喝。喝水就像给肾脏“洗澡”,能帮它把代谢废物冲出去。但也别猛灌,少量多次喝最好,一次喝一大瓶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

用药千万要谨慎: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吃之前最好问问医生,尤其要告诉医生自己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家里的药箱要定期清理,过期药、不明成分的偏方赶紧扔掉,别心疼。

控制好“老毛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稳稳控制在12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让血糖长期达标,别今天吃药明天停,不然肾脏遭罪。

定期检查不能省:普通人每年查1次尿常规和血肌酐、肾彩超就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半年查一次上述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发现异常找肾内科医生及时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肾病悄悄进展。

慢性肾病离我们真的不远,但也没那么可怕。它就像一颗埋在身体里的“慢地雷”,只要我们做好防护,定期排查,就能让它永远“不爆炸”。记住,护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把这些小事融入日常,肾脏才能陪我们走得更远。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