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伤后,第一时间该做什么?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疫苗都要打吗...

被狗咬伤后,第一时间该做什么?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疫苗都要打吗...
作者:唐兰蔓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急诊科
3714

“被狗咬了,是不是直接去打狂犬疫苗就行?”这是许多人遭遇意外后的第一反应。然而,从伤口处理到疫苗接种,每一步都关乎生命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5.9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5%的病例未接受规范暴露后处置。本文将结合医学指南,梳理被狗咬伤后的科学应对流程,并解答破伤风与狂犬疫苗的接种疑问。

一、被狗咬伤后,黄金1小时的“生存时间窗”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但通过规范处理可完全预防。暴露后处置的黄金原则是“争分夺秒”,具体步骤如下:

1. 立即脱离危险环境,评估伤口

若被流浪狗或行为异常的狗攻击,需第一时间远离现场,避免二次伤害。

观察伤口类型:Ⅰ级暴露:完整皮肤接触动物分泌物(如舔舐),无需处理。

Ⅱ级暴露:皮肤轻微破损但未出血(如抓痕、擦伤),需接种疫苗。

Ⅲ级暴露:皮肤破损且出血,或黏膜接触动物体液(如被舔舐眼睛、口腔),需接种疫苗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2. 彻底冲洗伤口:降低病毒载量的“第一道防线”

工具: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

原理:狂犬病毒为RNA病毒,对肥皂中的表面活性剂敏感,冲洗可去除90%以上的病毒。

禁忌:勿用酒精、碘酒直接涂抹未清创的伤口,可能刺激病毒加速入侵神经。

3. 消毒与包扎:避免“过度处理”

消毒:用碘伏或苯扎氯铵溶液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

包扎:浅表伤口可暴露晾干;深部伤口或出血量大时,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尽快就医。

误区:民间常用“涂牙膏”“敷草药”等方法,可能引发感染或干扰后续疫苗接种。

4. 及时就医:24小时内启动疫苗接种

医院选择:优先前往设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医院)。

必查项目:医生会评估伤口等级、动物来源(家养/流浪)、动物免疫史,制定个体化接种方案。

二、破伤风疫苗: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1. 为什么被狗咬伤可能感染破伤风?

病原体: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中,其芽孢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

高风险场景:深而窄的伤口(如狗咬穿皮肤)、污染严重的伤口(如接触泥土、铁锈)。

症状:肌肉强直、痉挛(如“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病死率高达10%-30%。

2. 破伤风疫苗接种指南

免疫史未知或未全程接种者:需同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即疫苗)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即被动免疫)。

最近一次接种破伤风疫苗>10年者:需加强注射1剂TT。

最近一次接种<5年者:无需额外处理。

案例:2022年,某地一名男子被狗咬伤后仅接种狂犬疫苗,未处理破伤风风险,3天后因喉肌痉挛窒息死亡,提示双重防护的重要性。

三、狂犬疫苗: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针”

1. 狂犬疫苗的接种原则

无禁忌症:孕妇、儿童、老人均可接种,过敏体质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接种方案:5针法:第0、3、7、14、28天各注射1剂。

4针法(2-1-1法):第0天注射2剂,第7、21天各注射1剂。

效果:规范接种后,体内抗体阳转率接近100%,保护期至少6个月。

2. 特殊情况处理

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除接种疫苗外,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以中和残留病毒。

接种期间再次暴露:完成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无需重复接种;3个月至1年间需加强2剂;超过1年需重新全程接种。

药物影响:免疫抑制剂(如激素、化疗药)可能降低疫苗效果,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四、常见误区解答

1. “家养狗咬伤,不用打疫苗?”

风险:即使狗接种过狂犬疫苗,仍可能携带病毒(如疫苗失效、免疫失败)。

建议:无论动物来源,均需按暴露等级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

2. “超过24小时接种无效?”

真相:疫苗接种无绝对时间限制,暴露后尽快接种可最大限度降低发病风险,即使延迟数天仍建议接种。

3. “接种疫苗后能喝酒吗?”

禁忌:酒精可能加重疫苗不良反应(如发热、头痛),建议接种后3天内避免饮酒。

结语: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

被狗咬伤后的科学处置,是一场与狂犬病毒的“时间赛跑”。记住“冲洗-消毒-就医-接种”四步曲,破伤风与狂犬疫苗“双管齐下”,才能将风险降至最低。此外,养犬人士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遛狗时牵绳戴嘴套,从源头减少暴露事件。毕竟,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对生命负责,从每一个细节开始。

2025-08-0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