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或流感高发季,许多人会突然感觉眼睛又红又痒,像进了沙子般难受,甚至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这可能是被“红眼病”盯上了!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引发并发症。本文将带您科学认识红眼病,并掌握预防与护理的全攻略。
一、什么是红眼病?为何夏季高发?
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结膜炎症,主要特征为结膜(眼白部分)充血发红,伴随瘙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类:
细菌性红眼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晨起时眼皮可能被黏住。
病毒性红眼病:常见于腺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分泌物为水样或黏液状,可能伴随感冒、喉咙痛等全身症状。
夏季高发原因:高温潮湿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游泳时池水中的病原体易侵入眼睛;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增加传播风险。
二、红眼病的传播途径:警惕这些日常行为!
红眼病传染性极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与患者握手、拥抱后揉眼,或共用毛巾、脸盆等。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进入健康人眼睛。
污染物品: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门把手、键盘、泳池水等,再触碰眼睛。
特别提醒:红眼病潜伏期短(1-3天),患者发病后1-2周内传染性最强,即使症状缓解也可能残留病毒,需持续注意隔离。
三、红眼病的预防:5招筑起“护眼防线”
1. 勤洗手,阻断传播链
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双手至少20秒,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如厕后、饭前。
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揉眼、抠鼻或摸脸。
2. 个人物品专用,拒绝共用
毛巾、枕巾、眼霜等直接接触眼部的物品需专人专用,定期高温消毒(如煮沸或暴晒)。
游泳时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避免池水入眼;游完后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
3. 远离传染源,做好隔离
红眼病高发期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学校、游泳池等。
家庭成员患病时,应分房分餐,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单独消毒。
4. 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
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维生素A、C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柑橘)。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5. 避免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
帮助患者点眼药水时,先洗手并让其平躺,轻轻拉开下眼睑,将药液滴入结膜囊内,避免直接接触瓶口与眼睛。
四、红眼病的护理:科学应对,加速康复
若不幸“中招”,切勿恐慌,做好以下护理可缓解症状并防止传染:
1. 及时就医,规范用药
细菌性红眼病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病毒性则需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凝胶),切勿自行滥用激素类眼药水。
遵医嘱按时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整个疗程,防止复发。
2. 冷敷缓解不适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眼睛,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可减轻红肿和瘙痒。
禁忌:热敷会加重充血,切勿尝试!
3. 保持眼部清洁
用生理盐水或人工泪液冲洗眼睛,清除分泌物;若分泌物较多,可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从内眼角向外擦拭,避免来回摩擦。
4. 暂停化妆与隐形眼镜
发病期间避免使用眼影、睫毛膏等化妆品,防止刺激加重炎症。
停戴隐形眼镜,改用框架眼镜,直至症状完全消失。
5. 严格隔离,防止传染
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如需上班或上学,需佩戴太阳镜减少光线刺激,并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擦拭物品。
五、红眼病的误区:这些“偏方”不可信!
误区1:眼睛发红一定是红眼病?
解析:结膜炎、角膜炎、过敏或用眼过度均可能导致眼红,需由医生鉴别诊断。
误区2:滴母乳可以治疗红眼病?
解析:母乳可能携带细菌,反而加重感染,切勿尝试!
误区3:红眼病会致盲?
解析:多数红眼病预后良好,但若延误治疗或合并角膜损伤,可能影响视力,需及时干预。
结语
红眼病虽“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预防和规范护理,完全可以控制。记住“勤洗手、少揉眼、早治疗”三大原则,保护自己,也守护他人健康。若出现持续眼红、视力下降或剧烈疼痛,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