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指南

新生儿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指南
作者:许杏普   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
943

新生儿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喜悦的同时,也让新手父母们充满担忧。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突发状况。掌握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是每个家庭守护宝宝健康的“必修课”。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常见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助您在关键时刻从容应对。

呛奶处理

新生儿呛奶是最危险的突发状况之一。轻微呛奶时,应立即停止喂奶,让宝宝身体侧向一边(头低脚高),避免奶液回流至气管;接着,用空掌心从下往上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出奶液;最后,用干净纱布或手帕裹住手指,轻轻擦拭口腔和鼻腔内的奶块,避免呼吸受阻。

严重呛奶时(面色发紫、呼吸急促),应立即让宝宝身体侧卧,头向下倾斜,用力拍打其背部4~5次,促使奶液排出。若拍背无效,将宝宝翻转仰卧,头稍低,用两指在乳头连线下方按压胸部5次,重复拍背和按压直至奶液吐出。若宝宝恢复呼吸后仍精神萎靡、咳嗽不止,或呛奶时出现窒息、意识不清,立即拨打120,送医途中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发热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多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发热。当宝宝体温低于38.5℃时,建议采取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浸湿的毛巾给宝宝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同时,给宝宝适当减少衣物和包被,以利于散热。若体温超过38.5℃,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不可自行随意用药。在发热期间,要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水分,防止脱水。

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表现为新生儿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同时可能伴有意识丧失、眼球上翻等症状。宝宝发生惊厥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宝宝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解开宝宝领口、袖口等束缚衣物,避免影响呼吸。不要强行按压宝宝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臼。切勿向宝宝口中放置任何物品以防止其咬伤舌头,如果宝宝牙关紧闭,更不要强行撬开。同时,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症状,尽快送往医院。

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创口,护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若发现脐部周围皮肤发红、有渗液、异味等情况,说明可能发生了感染。此时,用医用棉签蘸取75%的酒精,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每天2~3次。消毒时要轻柔,避免损伤脐部皮肤。保持脐部干燥清洁,给宝宝穿纸尿裤时注意不要覆盖到脐部。如果感染严重,出现发热、脐部脓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湿疹

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问题,多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小丘疹、瘙痒等。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和湿润,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洗澡后,及时给宝宝涂抹婴儿专用的保湿霜。避免宝宝搔抓患处,可以给宝宝戴上小手套。如果湿疹严重,出现渗液、溃烂等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膏治疗,不可自行滥用含有激素的药膏。

腹泻

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腹部着凉等都可能导致腹泻。宝宝发生腹泻时,要密切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和量。如果是轻度腹泻,可以适当调整喂养方式,如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按需喂养,而人工喂养的宝宝则应继续正常冲调奶粉,不建议稀释。同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若腹泻次数较多,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或者大便中带有脓血,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面对新生儿的突发状况,家长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应多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做好预防工作。希望这份应急处理指南能成为您守护宝宝健康成长的得力助手,愿每个新生儿都能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