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治疗 你了解多少

心律失常的治疗 你了解多少
作者:​常成   单位:江安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24813

相信大家对于心电图肯定都不陌生,一张纸上记录了一堆起起伏伏的波形,展现着我们心脏的活动状态,有时上面可能还会写窦性心律、偶发早搏、心律不齐等提示语。

这其中哪些属于心律不齐的问题呢?究竟什么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又应该如何治疗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些关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小知识吧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者激动产生于窦房结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者经异常通道传导,及心脏活动的起源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的现象。通俗解释来说,我们可以将心脏想象为一个公司,心率就是这个公司的工作节律,心脏的领导部门是窦房结,窦房结指挥着结束间、左右束支、希氏束等等组织传递消息给其他部门,其他部门接收到消息后开始工作,这样心脏就可以有节律的搏动了。

一般会将窦房结指挥产生的心率叫做窦性心率,也就是正常心率,但如果心脏的某一个部门出现了问题,导致折容体不能正常工作,就被我们称为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传导阻滞等,如果在检查当中看到了以上词汇,很可能说明心脏出现了问题。

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心脏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泵血器官,其工作节律异常势必会导致到人体血液的供给、分布发生问题,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头晕、乏力、胸闷、心绞痛、抽搐、痉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昏厥,甚至急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当出现不良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如何治疗呢

实际上心律失常并不一定都是需要治疗的,除了病理性因素外,过量吸烟喝酒、熬夜、精神紧张等等,也都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问题,因此应当先明确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等,接着再看有无可纠正的诱因,例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等,再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具体来说,可以将心律失常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微创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主要是详细排查和解释患者的病因以及病情,并向患者进行阐述,帮助患者建立起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诱因等方法进行治疗。常见的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除诱发因素,应积极排查患者的诱发因素,例如患者由于高度紧张和焦虑引发心律失常,则应当帮助患者达到精神放松,来缓解病情,而患者如果由于过劳导致心律失常,则应当通过适当休息,缓解病情;第二,保持生活规律,应当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同时坚持进行适量运动,增强身体体质,还要定时定量饮食,保持饮食健康等等;第三,如果患者属于病理性问题则应当及时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例如冠状动脉狭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他诱因,例如电解质失调和药物不良副作用等等。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应当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类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药物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例如针对缓慢心律失常,一般可以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加速传导的药物,包括拟交感神经药、迷走神经抑制药物等等。如果属于快速心律失常,则可以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包括迷走神经兴奋剂、拟交感神经要间接兴奋迷走神经药物,例如洋地黄制剂、甲氧明、苯福林等等。

3、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通常针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微创治疗方式就是导管消融术。其主要通过导管将频射能量传递到心脏内的特定部位,来破坏异常的心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具有创新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但是否需要采用这种治疗方式,还需要对于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由专业医生做出明智决策。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