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恼人的“不速之客”。每到这个时节,不少宝宝就会出现上吐下泻、精神不振的情况,这很可能就是俗称的“秋季腹泻”在作祟。它来势汹汹,但并不可怕,科学护理是关键。
什么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炎,病毒侵入小肠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腹泻。这是一种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2岁的宝宝)常见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在秋冬季节高发(每年10月-次年2月)。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病毒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食物、水等进入消化道。
主要症状有哪些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可以总结为“热、吐、泻、渴”:1.起病急:通常突然发病。2.发烧:多数患儿先出现发烧,体温可达38℃-40℃。3.呕吐:发病初期常伴有呕吐,有些孩子呕吐症状甚至先于腹泻。4.腹泻:这是最典型的症状。大便多为“蛋花汤样”或“清水样”大便,黄色或黄绿色,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非常频繁,一天最高可达数十次。5.脱水:由于频繁呕吐和腹泻,会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表现为口唇干燥、少泪、少尿、乏力。
何时必须去看医生
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应立即就医:
1.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异常困倦。2.超过6-8小时无尿或尿量显著减少(婴儿持续4-6小时无尿)。3.哭时没有眼泪,口唇异常干燥。4.眼窝或头顶囟门凹陷。5.呕吐物或大便带血。6.高烧不退。
如何治疗与护理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主要治疗为对症治疗,即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继续适量饮食,合理用药,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
1.补液:口服补液盐(ORS):从腹泻开始就应使用。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应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冲调,少量多次地喂给孩子。静脉补液:如果孩子呕吐剧烈无法口服,或已出现中重度脱水,需立即去医院进行静脉输液。2.注意饮食: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3.保护臀部: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柔软的棉布轻轻拍干,不要用力擦,保持干爽,可涂抹护臀霜预防“红屁股”。4.不要滥用药物:抗生素无效: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滥用抗生素反而会扰乱肠道菌群。止泻药慎用:强效止泻药不适用于婴幼儿,因为它可能使病毒和毒素滞留肠内,加重病情。
5.可用的辅助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有助于缩短急性水样便患儿的病程,减少腹泻次数和量。注意该药需餐前口服。
微生态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补锌制剂:WHO指出,锌补充剂可以降低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减少腹泻复发。推荐为6月龄至5岁的腹泻患儿补充锌剂,特别是生活在缺锌地区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如何预防1.预防性接种疫苗:我国2024年发布的《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建议适龄儿童按照共识所推荐的免疫程序尽早开始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成功后可显著降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率,降低重症腹泻的发生率。2.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看护人和儿童都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更换尿布后。正确处理排泄物:患儿的呕吐物、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妥善处理,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也应及时消毒。3.注意食品和环境安全:不喝生水,食物要彻底煮熟,餐具要定期消毒。疾病高发期,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