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这个位于阴茎下方、容纳睾丸和附睾的“小袋子”,平时默默无闻,一旦出现疼痛,却足以让人坐立不安、忧心忡忡。阴囊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男科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男性。它可能只是轻微的短暂不适,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信号。了解其常见原因、掌握正确应对方法,对男性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了解下什么情况下可引起阴囊疼痛,其实阴囊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急性附睾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附睾是附着在睾丸后方的长条状结构,负责储存和输送精子。附睾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多见于性活跃期年轻男性、尿道炎患者、尿路梗阻或留置尿管者。典型表现为阴囊内突然出现的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区,附睾肿大、变硬,有显著压痛,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发热,甚至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睾丸扭转:这是泌尿外科的“急症中的急症”!睾丸系膜过长或睾丸引带发育不良,可能导致睾丸围绕精索发生扭转,阻断睾丸的血液供应。疼痛常为突发性、剧烈的单侧睾丸疼痛,可呈绞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如果不及时复位(通常需要在6小时内),可能导致睾丸缺血坏死,需要手术切除。任何突发的一侧睾丸剧烈疼痛,都应高度怀疑睾丸扭转,立即就医!
睾丸附件扭转:睾丸附件是胚胎时期残留的结构,无重要生理功能。其扭转可引起突发性阴囊疼痛,类似睾丸扭转,但疼痛程度通常较轻,进展较慢。体格检查时,睾丸上极或附睾头部有压痛,蓝点征(透过皮肤可见蓝色瘀斑)可能阳性。
精索静脉曲张:指精索内的静脉丛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左侧多见。轻度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典型症状是久站或行走后阴囊坠胀感、隐痛,平卧后可缓解。有些患者可能在触摸阴囊时发现有“蚯蚓团”样的柔软包块。疼痛多为慢性、坠胀性,一般不会剧烈。
阴囊外伤:常见于儿童,如踢伤、碰撞、挤压等,可导致阴囊血肿、睾丸挫伤或破裂。表现为阴囊皮肤瘀斑、肿胀、疼痛,严重者可伴有休克症状。
其他原因:如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会出现会阴部、睾丸、腹股沟区的坠胀、隐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伴有排尿不适、性功能障碍等)、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男孩或成年男性,在患腮腺炎后1周左右出现睾丸疼痛、肿胀,多为单侧,可影响生育力)、睾丸肿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但部分可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而疼痛)、鞘膜积液、精索炎、附睾结核、过敏性紫癜(阴囊紫癜伴疼痛)等。
如果出现阴囊疼痛,我们该怎么办?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急性、剧烈疼痛,特别是突发的一侧睾丸剧痛,像“被拧住”一样,可伴有恶心、呕吐,睾丸可能抬高、呈横位(通常睾丸是垂直的),提睾反射可能消失(轻触同侧大腿内侧,睾丸不会上提),怀疑睾丸扭转时,这是需要紧急手术复位的情况。必须(最好在6小时内)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时间就是睾丸!其次,慢性、反复疼痛也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包括阴囊触诊),必要时会进行阴囊B超(首选无创检查,可清晰显示睾丸、附睾、精索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切勿自行诊断和用药,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觉得是小问题”而拖延。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急症的诊断和治疗。不要随意热敷或冷敷,除非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睾丸扭转复位后可能需要冷敷减轻水肿)。就医前需注意: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卧床休息,可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缓解疼痛。还要记录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诱因(如外伤、剧烈运动)等,有助于医生快速诊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呢?首先,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囊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预防感染。2.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进行运动时注意保护,避免阴囊部受到碰撞或挤压。3.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久坐久站可能导致精索静脉曲张加重或盆腔血液循环不畅。4.安全性行为:预防性传播疾病,减少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应积极治疗,防止蔓延。6.关注身体状况:如发现阴囊内有肿块、异常坠胀或疼痛,应及时就医。7.定期自检和体检,早期发现问题。下面介绍睾丸自检(建议每月一次,最好在洗澡后阴囊皮肤放松时进行)的方法:①双手洗净,站立。②用双手拇指放在上方,食指和中指放在下方,托住同侧睾丸。③轻轻滚动睾丸,感受其大小、形状、质地(应光滑、有弹性)。④注意两侧睾丸是否对称,有无肿块、硬结、压痛或体积明显增大。⑤检查附睾(位于睾丸后方,质地稍硬)有无异常。
如发现任何异常(无痛性肿块、硬结、体积变化、持续疼痛等),立即就医。
阴囊疼痛是男性健康的“晴雨表”之一,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从轻微炎症到危及生命的睾丸扭转等多种疾病。一旦出现阴囊疼痛,尤其是急性、剧烈疼痛,必须立即急诊就医!时间对睾丸扭转至关重要。切勿抱有侥幸心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男性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记住,面对身体的不适,勇敢就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