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指南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指南
作者:​詹蕾玉 严小纪 程欣   单位: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03

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37%-78%,不仅影响患者营养摄入,更易引发误吸性肺炎、窒息等严重风险,直接威胁生命安全。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是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本文从评估、饮食干预、康复训练、风险防控、心理护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构建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的全方位护理体系。

精准评估:吞咽功能的 “诊断基石”

吞咽障碍的科学评估是制定护理方案的前提,需结合主观与客观手段综合判断。

初步筛查:床旁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饮用 30ml 温水,观察饮水过程及反应。Ⅰ 级(顺利咽下)至 Ⅴ 级(频繁呛咳)的分级结果,可快速判断吞咽功能受损程度,Ⅴ 级患者需立即禁食并启动鼻饲支持。同时观察患者口腔状况,检查是否存在牙齿缺失、口腔黏膜溃疡或分泌物过多等影响吞咽的因素。

进阶评估:对筛查异常者采用吞咽功能分级量表(SSA)评估,涵盖意识状态、自主咳嗽、吞咽反射等 8 项指标,评分越高提示功能越差。必要时通过视频荧光造影(VFSS)或纤维内镜吞咽检查(FEES),精准定位误吸部位及原因,为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评估频率建议为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病情稳定后每周复评 1 次。

饮食干预:安全摄食的 “核心策略”

根据吞咽功能分级调整饮食形态,实现营养供给与误吸预防的平衡。

食物选择:轻度障碍者选用软食(如煮烂的面条、肉末粥),避免干硬、黏性食物(如馒头、汤圆);中重度障碍者采用稠化饮食,通过淀粉类增稠剂将液体食物调至蜂蜜状或布丁状,降低误吸风险。食物温度以 37℃左右为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咽喉部。

摄食技巧: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坐位(床头抬高 30°-45°),头稍前倾;每次喂食量控制在 3-5ml,待前一口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餐后保持坐位 30 分钟,避免立即平卧。对于吞咽速度缓慢者,耐心等待其自然吞咽,切勿催促,防止呛咳发生。

康复训练:功能恢复的 “关键手段”

通过针对性训练改善吞咽肌群协调性,提升吞咽能力。

基础训练:包括空吞咽训练(反复做吞咽动作)、冰刺激训练(用冰棉签刺激咽喉部诱发吞咽反射)、口腔运动训练(鼓腮、伸舌、张闭口练习),每日 3 次,每次 15-20 分钟。训练前需清洁口腔,确保环境安静无干扰。

吞咽模式训练:对存在吞咽延迟者采用门德尔松法(吞咽时主动延长喉上抬时间 3-5 秒);对单侧咽肌麻痹者采用侧方吞咽法(吞咽时头转向患侧),促进食物向健侧流动。训练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不适立即暂停。

仪器辅助:中重度患者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流刺激咽喉部肌肉收缩,每日 1 次,每次 20 分钟,10-15 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需调整好电极位置和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风险防控:并发症预防的 “重要保障”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潜在风险。

误吸监测:观察进食时是否出现呛咳、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若餐后血氧下降≥2%,提示可能存在隐性误吸。对高风险患者建议进食时床边备吸引器,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并发症处理:发生误吸时立即停止进食,取侧卧位拍背促进异物排出;出现肺部感染时遵医嘱抗感染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 2 次口腔清洁)。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

营养支持:若经口进食量不足目标量的 60% 超过 3 天,需及时启动鼻饲营养,选择高蛋白、高能量的肠内营养制剂,逐步过渡至经口进食。鼻饲期间需监测胃残余量,每次喂食前回抽胃液,若残余量>150ml 应暂停喂食。

心理护理:功能恢复的 “精神动力”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吞咽障碍的可逆性和康复方法,增强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记录每一点进步,给予积极反馈。

对出现情绪问题的患者,可采用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会诊。家属应多陪伴患者,营造轻松的进食氛围,避免在患者进食时指责或催促。同时,可通过集体康复活动让患者相互交流经验,减少孤独感;用餐时播放舒缓音乐、调整餐具颜色增加食欲,从细节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助力康复。

家庭护理:延续康复的 “重要支撑”

指导家属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确保康复效果持续巩固。教会家属正确判断吞咽功能状态,识别误吸征象;示范喂食技巧和康复训练方法,确保操作规范;强调口腔清洁、体位管理等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发生。建立家庭护理日志,记录进食量、训练情况及异常反应,便于复诊时医生评估病情。定期组织家属交流会,分享护理经验,解答常见问题。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需遵循 “个体化、阶梯化、综合化” 原则,通过精准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将饮食干预、康复训练、风险防控与心理支持有机结合,既能保障患者营养安全,又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护理人员应动态调整护理方案,实现 “吞得安全、咽得顺畅” 的目标,让患者在科学护理中重获健康生活。

2025-08-1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