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张阿姨最近总念叨自己脚肿,去医院一查,医生说她的肾功能已经下降了。这让她特别纳闷:自己明明只是高血压多年,怎么就伤了肾呢?其实在门诊上,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常见慢性病,就像两把悄悄磨利的刀,正一点点伤害着我们的肾脏。
要弄明白为啥这两种病会伤肾,得先知道肾脏是干啥的。咱们的肾脏就像两个拳头大的“净化工厂”,每天要过滤全身血液十几遍,把代谢产生的废物变成尿液排出去,同时还得把有用的蛋白质、葡萄糖这些营养留在血液里。
它的工作有多精细?每个肾脏里都藏着一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里的肾小球就像一张带细孔的网,能拦住大的蛋白质,只让小分子废物和多余水分漏过去。而肾小管则像个“回收工”,把漏出去的有用物质再重新吸收回来。但这么精密的系统,偏偏对血压和血糖特别敏感,就像精密仪器怕磕碰一样,一点波动都可能出问题。
血压高为啥会伤肾?打个比方,肾脏里的血管就像灌溉用的细水管,平时水流稳定才能好好工作。如果血压长期偏高,就像给水管持续增压,时间长了管子肯定受不了。
肾小球里的毛细血管本来就细,血压一高,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跟着变大。刚开始可能只是血管壁变厚,过滤孔道变窄,让一些本不该漏出去的小分子蛋白质跑到尿里,这就是医生说的“微量白蛋白尿”。这时候人通常没啥感觉,就像水管刚开始渗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可要是不管它,血管长期被高压“撑着”,就会慢慢硬化、失去弹性,甚至变得像硬塑料管一样脆。这时候肾脏过滤功能越来越差,废物排不出去,就会在身体里堆积。等到出现明显的腿肿、乏力、夜尿变多这些症状时,往往已经有一半以上的肾单位“罢工”了。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是因为没好好控压,十年八年下来,肾功能不知不觉就差了。
再说说糖尿病,它对肾脏的伤害更隐蔽。咱们吃进去的糖太多,血液里葡萄糖浓度超标,就像把肾脏泡在高浓度的糖水里,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过高的血糖会偷偷“腐蚀”肾小球的滤过膜。正常情况下,这层膜像筛子一样有规律,只允许特定的物质通过。但糖分会和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让膜的结构变松,孔径变大,原本该留在血液里的蛋白质就会大量漏到尿里,形成蛋白尿。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尿里泡沫变多,其实就是这个信号。
更麻烦的是,高血糖还会让肾脏里的小血管变“堵”。血管壁被糖“泡”得越来越厚,血流慢慢变缓,肾脏就像得不到足够养分的庄稼,慢慢萎缩。而且身体为了弥补过滤功能的下降,会让剩下的肾单位超负荷工作,结果就是“忙中出错”,加速肾单位的损伤。临床上大约有三成的糖尿病患者,十年内会出现肾脏问题,而血糖控制不好的人,这个速度还会更快。
最让人头疼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结伴而行”。有糖尿病的人,血管容易硬化,血压也容易高;而高血压又会让糖尿病患者的肾脏雪上加霜。就像本来一个人扛着担子就够累了,现在两个人一起施压,肾脏垮得更快。
比如有位患者,既不控制血糖也不管理血压,几年下来,不仅血糖飙到10点多,血压也常超过160/100mmHg。等他因为恶心、呕吐去医院时,肌酐已经飙到了正常值的五倍多,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其实如果早点发现这层关联,完全能避免走到这一步。
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知道怎么保护肾脏。其实也不难,就像给机器定期保养:
首先要定期查尿。高血压患者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患者每半年查一次,这比等着出现症状要靠谱得多。很多人觉得没症状就没事,可肾脏太能“忍”了,等它“喊疼”时往往已经晚了。
其次要把指标控制好。高血压患者尽量把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别超过7mmol/L,餐后别超过10mmol/L。别觉得“差不多就行”,指标差一点,对肾脏的伤害可能就差一大截。
最后要养成好习惯。少盐少糖,多喝水别憋尿,避免乱吃药——很多止痛药、偏方里的成分可能伤肾。就像开车要遵守交规,护肾也得守着这些“规矩”。
肾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老黄牛”,默默干活不吭声。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个“隐形杀手”,可能正在慢慢伤害它。但只要我们早点发现这层关联,好好控制,就能让肾脏陪我们走得更远。毕竟,护好肾脏,才能护好全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