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脑肿瘤切除、脑出血……这些手术后,患者的脑袋就像经历了一场“地震重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余震”——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就像给大脑套上了一个逐渐缩小的“紧箍咒”,若不及时处理,轻则头痛呕吐,重则昏迷瘫痪,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术后如何快速发现颅内压增高的蛛丝马迹?本文用大白话带您看懂关键信号!
一、为什么术后容易颅内压增高?
大脑被硬邦邦的颅骨“包裹”着,空间有限。如果术后出现以下情况,就像往密闭容器里拼命塞东西:
脑组织肿胀:手术创伤、炎症刺激导致大脑“肿成包子”。
脑内出血:血管破裂或凝血异常,血液像泥浆一样堵在脑子里。
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是大脑的“润滑油”,但术后可能因堵塞导致“积水”。
脑水肿:就像手脚泡水发胀一样,大脑也会“泡肿”。
这些情况都会让大脑“压力山大”,必须第一时间发现!
二、盯紧这些症状,早发现早救命!
1. 头痛:像戴了“紧箍咒”
典型表现:术后突然头痛,或原有头痛突然加重,像脑袋要炸开一样。
早晨刚睡醒时最痛(因为平躺一晚,颅内压更高)。
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时头痛加剧(类似“憋气时头痛”)。
警惕信号:如果头痛从“偶尔疼”变成“持续炸裂痛”,必须立即告诉医生!
2. 呕吐:像“喷泉”一样止不住
典型表现:突然恶心呕吐,且吐得非常猛烈,像喷泉一样(医学叫“喷射性呕吐”)。
吐完头痛不缓解,甚至更严重。
误区:别以为只是“吃坏肚子”!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和肠胃炎完全不同,它不会因为排便或吃药而好转。
3. 意识变差:从清醒到“迷糊”
典型表现:原本清醒的患者突然变得嗜睡,叫半天才醒,醒后又睡。
反应迟钝,答非所问,甚至叫不醒(昏迷)。
危险等级:意识状态是颅内压的“晴雨表”,一旦变差,说明病情正在恶化!
4. 瞳孔变化:眼睛里的“危险信号”
典型表现:一侧瞳孔突然变大(>5毫米),对光线刺激没反应(像“死鱼眼”)。
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或时大时小。
为什么危险:瞳孔受动眼神经控制,颅内压增高会压迫神经,导致瞳孔“失控”,这是脑疝(脑组织移位)的前兆!
5. 血压飙升、心跳变慢:身体的“代偿挣扎”
典型表现:血压突然升高(>160/100 mmHg),但心跳反而变慢(<60次/分)。
原理:这是身体在拼命“顶住”颅内高压,但这种代偿撑不了多久,很快会崩溃!
6. 肢体无力或抽搐:大脑“失控”的表现
典型表现:一侧手脚突然没力气,抬不起来,或走路像喝醉了一样。
突然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翻(类似癫痫发作)。
原因:颅内压增高压迫了控制运动的脑区,导致大脑“断联”。
三、家属必须知道的“三不要”
不要擅自用药:
别给患者吃止痛药、止吐药或安眠药!这些药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不要强行叫醒患者:
如果患者昏迷,不要拼命摇晃或掐人中,这可能加重脑损伤!
不要隐瞒病情:
哪怕症状轻微(如偶尔头痛),也要如实告诉医生,别怕“小题大做”!
四、医生如何确诊颅内压增高?
头颅CT/MRI:像“拍照”一样看清大脑里有没有出血、水肿或积水。
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但风险较高,需谨慎选择)。
颅内压监测:在脑袋里放个“压力计”,直接读数(最准确,但属于有创操作)。
五、术后护理小贴士,帮大脑“减压”
避免剧烈咳嗽、便秘:
这些动作会瞬间升高颅内压,必要时用止咳药或开塞露。
控制情绪,别激动:
大哭大闹、吵架生气都会让大脑“压力爆表”!
按时吃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术后更需严格控制血压,减少脑出血风险。
结语:大脑的“压力警报”,你听懂了吗?
术后颅内压增高就像一颗“隐形炸弹”,但只要家属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就能在爆炸前拆掉引线。记住:头痛、呕吐、意识差、瞳孔变、血压心跳不对劲——这些症状哪怕出现一个,也要立刻喊医生!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司令部”,它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愿这篇科普能成为您手中的“警报器”,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