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脊柱“凸”得悄无声“息” 三招自测防“侧”凸

别让脊柱“凸”得悄无声“息” 三招自测防“侧”凸
作者:唐小容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 脊柱及骨病科
884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线”,起支撑和稳定作用。近年来,脊柱侧凸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早期症状隐匿,常被忽视,发现时多已发展较重,需专业干预。因此,提高公众认知,掌握自我筛查方法尤为重要。

什么是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位和矢状位出现异常弯曲,通常伴有椎体旋转和形态改变。当侧凸角度超过10度,即为临床意义上的脊柱侧凸。常见类型包括:

特发性侧凸:最常见,原因不明,多发于青春期女孩;先天性侧凸:因椎体发育异常引起;神经肌肉性侧凸:与神经或肌肉疾病相关;姿势性侧凸:由不良姿势引起,多可逆;退行性侧凸:成人因脊柱退变所致。

脊柱侧凸的危害不容小觑

许多人误以为脊柱侧凸只是“站姿不好”,其实它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如此:

影响外观:表现为一侧肩膀高、一侧肩胛骨突出、骨盆倾斜、走路不平衡等,严重影响孩子的体态美;压迫内脏:严重的脊柱侧凸可能影响胸腔和腹腔容量,压迫心肺,导致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等;引发疼痛:长期负重不均易引起背部、颈部甚至下肢疼痛;心理影响:体态异常可能导致自卑、社交障碍,甚至影响学业和生活质量;影响身高发育:脊柱变形限制了身高的正常增长。

三招自测,早发现早干预

好消息是,脊柱侧凸在早期是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察觉的。以下三招“居家自测法”,可以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及早发现异常信号:

一招:平视肩膀是否齐平?

站在镜子前或由他人观察,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观察:

两侧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边肩膀明显高于另一边?衣领是否总是歪斜?

如果发现左右肩高度差超过1.5cm,或一侧肩胛骨明显突出,就要引起重视。

二招:俯身前屈试“隆起”

请家人协助进行亚当斯前屈试验:

受测者赤脚站立,双脚并拢,双膝伸直,缓慢向前俯身;观察背部是否左右对称,特别是肩胛骨与腰部肌肉线条是否平衡;如果发现某一侧背部隆起更明显,可能提示脊柱旋转或侧凸。

这个方法是目前在学校健康体检中常用的初筛方式,简单、有效。

三招:看骨盆和脊柱垂线

赤脚站立,背对观察者,沿背部中轴线轻轻触摸:

查看脊柱是否偏向某一侧;骨盆是否左右不对称(例如裤腰一边总是更高);是否出现“C”形或“S”形曲线。

也可以用线锤法辅助判断:一根带重物的线垂直放于颈后中点,看其是否垂直落于臀裂中线。

家长要做的,不只是“盯学习”

现代青少年脊柱问题多与不良习惯有关,如长时间伏案学习、课桌椅不合适、缺乏运动、电子产品使用频繁等,尤其在快速生长期易导致骨骼发育失衡。家长应关注孩子体态,除学习成绩外,更要守护其脊柱健康。建议:选用合适课桌椅,保持正确坐姿;每天至少户外运动1小时;书包不超体重10%,双肩背更佳;每年体检筛查脊柱侧凸;饮食营养均衡,补充钙和维生素D,助力骨骼发育。

发现异常,怎么办?

如果自测发现可疑迹象,应尽快前往医院骨科或脊柱专科就诊,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根据脊柱侧凸的角度和进展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以下几种干预手段:

观察随访:对于角度小于20度、无进展者;支具矫正:适用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角度在20-40度之间;手术治疗:角度超过45度,或伴随功能障碍者。

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甚至可以完全避免进展和手术。

结语

脊柱侧凸并不是一个立刻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它带来的长期影响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孩子快速成长的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科学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脊柱侧凸的发生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脊”线健康,不让“侧凸”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的隐患。学会这三招自测法,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更能为孩子的一生挺直脊梁!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