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已成为大家学习、社交、娱乐的“标配伙伴”。
从清晨起床到深夜入眠,屏幕的蓝光始终伴随着你们。但你知道吗?当你们低头刷题、刷短视频、打游戏,或是长时间伏案学习时,颈椎正默默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
结合大家长时间学习与电子设备使用的现状,我们特别整理了这份颈椎保护指南,请查收——
大家玩手机的现状
学习娱乐双重暴击,颈椎“超长待机”。《2024中国青少年网络使用调研报告》显示,近一半(44.8%)的同学每天玩手机超过1小时,还有些同学甚至能玩5小时以上!而每天长达数小时的伏案学习,更让颈椎“雪上加霜”。科学家研究发现,当头部低至60°时,颈椎承受的压力高达27公斤,相当于扛着两个哑铃!长期如此,颈椎自然“苦不堪言”。
错误姿势成“隐形杀手”。在学业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不是俯身趴在课桌前埋首作业,就是蜷缩在沙发上翻阅书籍,或是在搜寻资料时无意识地含胸驼背……这些不当的坐姿会使颈椎长时间保持弯曲,导致肌肉长时间紧张。而我们沉湎于手机娱乐时,不论是侧卧玩手机还是行走间低头回复信息,都在损害颈椎的自然曲度,同时扰乱身体平衡,进一步加剧颈椎的负担。
颈椎受伤的后果有多严重
颈椎间盘可能突出:疼痛与麻木的“定时炸弹”。颈椎正常是“C”形的,像个小弹簧,可以缓冲头部重量。但总是低头的话,头的重量全压在颈椎间盘上,可能就会导致“突出”。一旦椎间盘突出,就可能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使人感到四肢疼痛、麻木,严重时会走路不稳,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而且这种问题一旦出现,就很难完全康复,还会影响生活质量。
肌肉劳损:酸胀僵硬的“恶性循环”。长时间低头,颈部肌肉需要持续用力支撑头部,导致血液循环变差,从而引发酸胀和僵硬。肌肉力量减弱后,对颈椎的保护作用就会下降,还可能引发抽筋,使颈椎更加不稳,形成“越疼越僵,越僵越疼”的恶性循环。时间长了,肌肉纤维可能受损,甚至引发慢性炎症。
关节磨损:颈椎的“老化危机”。颈椎的小关节负责维持稳定和活动,总是用错误的姿势,关节受力不均,就会越磨越厉害。软骨损伤、骨质增生,颈椎关节炎就接踵而至,转头、低头、仰头时都可能感到疼痛,学习和日常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连锁反应:从头晕到情绪低落。颈椎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例如,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集中程度。此外,长期的颈椎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保护颈椎,从今天开始
姿势革命:学习娱乐两不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适时调整书桌与座椅的高度,确保遵循“一拳一尺一寸”的准则(即胸口与桌面保持一拳的距离,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执笔的手指与笔尖维持一寸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放松休息时也应避免躺着玩手机,而应将手机抬高至与视线平行,并建议每隔二十分钟活动一下颈椎。
时间管理:打破“手机依赖”。每天玩手机不超过2小时,一次最多玩30分钟。下课时间远眺窗外、做颈椎操,周末参与羽毛球、游泳、放风筝等运动,减轻颈椎压力,让颈椎得到充分放松。避免快速甩头等运动,防止加重椎间盘突出或拉伤韧带。
科学锻炼:3分钟颈椎操。日常可通过三个简单动作放松颈肩:先做抬头望天,缓慢仰头至极限,保持5秒后复位,重复10次,这样能增强颈部后伸力量;接着进行左右转头,将头向左侧转至最大角度并保持5秒,之后换右侧做同样动作,重复10次,帮助缓解肌肉紧张;最后试试耸肩放松,把双肩向上耸起至耳侧,保持5秒再慢慢放松,重复10次,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选对装备:细节决定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设备和选择寝具来保护颈椎,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有效利用手机支架,将其调节至与视线平齐的高度,以此避免连续低头超过20分钟,减少颈椎的即时压力;另一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也至关重要,材质上建议优先选用记忆棉或乳胶枕,避免使用高弹海绵枕或缺乏支撑性的棉枕,高度则需满足“仰卧时能支撑颈椎前凸、侧卧时与肩同宽”的标准,这样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
颈椎问题并非“老年病”,它正悄悄逼近每一个忽视健康的你。一次低头、一个含胸的姿势,都可能成为压垮颈椎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好消息是,颈椎损伤是可预防、可缓解的——只要我们调整姿势、控制时间、加强锻炼,就能让颈椎重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