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 让顽固失眠患者睡个好觉

星状神经节阻滞 让顽固失眠患者睡个好觉
作者:邓彦博   单位: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疼痛科
309

夜深人静,睁眼无语,辗转反侧,数羊数到天亮……失眠,这个困扰着无数现代各个年龄段人的“无声痛苦”,不仅剥夺了休息的权利,更是严重损害着身心健康,影响着工作和生活质量。对于大量常规药物或行为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成为迫切需求。在医学中,一种名为“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的技术,在疼痛治疗领域大放异彩的同时,也被发现对改善睡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展现出令人惊喜的潜力,成为医学界关注的新焦点。

神经“交通枢纽”的失衡与失眠

星状神经节。它位于我们颈部两侧的下方,是人体交感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当人长期处于压力、焦虑状态,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失衡时,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就包括“睡眠障碍”——大脑和身体无法从高度警觉状态切换到放松休息状态,导致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失眠症状。

星状神经节阻滞:精准“安抚”过度兴奋的神经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在超声精准引导下,将少量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有时加入少量营养神经或抗炎药物)注射到目标星状神经节周围。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

抑制过度交感兴奋:局麻药可暂时、可逆地阻断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信号传导,有效“安抚”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系统。

改善局部血流:解除交感神经对血管的过度收缩作用,显著增加头颈部及大脑的血液供应。

调节神经内分泌: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等,调节与压力、睡眠相关的激素(如皮质醇)水平,促进身心放松。

抑制神经炎症:科学研究表明,慢性失眠可能与神经系统的轻度炎症状态有关,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调节作用。

简单来说,星状神经节阻滞就像给过度“紧绷”的交感神经系统按下了“暂停键”或“减速键”,帮助失衡的自主神经系统恢复平衡,为身体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放松和进入睡眠的内环境。

效果显现:不仅仅是“睡着”那么简单

对于合适的顽固性失眠患者,经过一个疗程(通常需要多次治疗,如每周1~2次,连续数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患者常能体验到以下改善——

入睡时间显著缩短:躺在床上不再“煎烙饼”。

睡眠深度增加:深睡眠比例提高,醒来后感觉精力恢复更好。

夜间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更连贯,不再频繁醒来。

总体睡眠质量提升:主观感觉睡得更“香”、更“沉”。

伴随症状缓解:常能同时改善因交感兴奋引起的焦虑、紧张、心悸、头痛等症状。

关键前提:安全有效,门槛严格

必须极其严肃地强调: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医疗技术,绝非普通诊所或非专业人员可以开展。

严格评估是前提:并非所有失眠患者都适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医生需进行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多导睡眠监测等,明确失眠类型(是否与交感兴奋相关)、严重程度,并严格排除禁忌证(如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对局麻药过敏等)。

操作者资质要求高:操作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精准的引导定位是安全有效的核心保障。

影像引导不可或缺:现代星状神经节阻滞强烈推荐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显著提高注射准确性,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如误入血管导致局麻药中毒、气胸、喉返神经阻滞引起声音嘶哑、膈神经阻滞导致呼吸困难等)。

个体化治疗:治疗次数、间隔时间需根据患者反应个体化调整。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星状神经节阻滞通常是顽固性失眠综合管理策略的一部分,并非万能药。

展望与呼吁

星状神经节阻滞为饱受顽固性失眠折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景的非药物治疗选择。其通过精准调节自主神经平衡,从“根”上改善睡眠的生理基础。然而,其应用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患者筛选、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尤其是影像引导)以及由合格专业医生执行的基础之上。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