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麻醉的关键要点

剖宫产麻醉的关键要点
作者:​王沙   单位:阿坝州汶川县人民医院
39

在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剖宫产手术为众多产妇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作为手术顺利进行和母婴安全的核心环节,剖宫产麻醉包含诸多关键要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术前评估与准备

产妇身体状况评估:麻醉医生需详细询问产妇的病史,包括慢性疾病史及既往麻醉史。评估产妇的心肺功能,这可能直接影响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选择。气道评估则需特别关注肥胖、颈部短粗等可能导致的困难因素,以确保气道通畅,避免缺氧风险。

胎儿情况关注:通过超声检查,全面了解胎位、发育状况及宫内窘迫的风险。若发现宫内窘迫,必须确保麻醉过程平稳且迅速,尽量减少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从而保障胎儿的氧气供应。

心理疏导:产妇通常对剖宫产和麻醉存在恐惧心理,需通过有效沟通,详细介绍麻醉过程、可能的感觉及安全性,以缓解其紧张情绪,确保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

术前检查完善:除了基本的身体检查外,还需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评估产妇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耐受麻醉的能力。同时,心电图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排除潜在的心脏问题,确保麻醉安全。

手术室环境准备: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安静,温度、湿度适宜,为产妇提供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同时,准备好麻醉所需的设备和药物,确保麻醉过程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

麻醉方式选择

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涵盖硬膜外麻醉、腰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其显著优势在于产妇保持清醒状态,且对胎儿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特别是腰硬联合麻醉,能够迅速起效并灵活追加药物。

全身麻醉:适用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患者,如脊柱畸形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也适用于某些产科急诊,来不及施行椎管内麻醉的产妇。当然,有些产妇极力要求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通常也会遵循产妇意愿。

麻醉过程中的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麻醉开始后,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麻醉平面调控:椎管内麻醉需精准控制麻醉平面,过低可能导致疼痛,过高则可能抑制呼吸循环。医生会根据产妇的身体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和注射部位,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6-胸8水平,并通过针刺测试实时进行调整。

子宫胎盘血流维护:维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是确保胎儿氧供的关键,需避免低血压及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造成的影响,通过术前补液扩容、及时处理低血压等措施,稳定血压,保障胎儿的安全。

产妇体位管理:合理的体位对于确保麻醉效果和产妇安全至关重要。在麻醉过程中,需协助产妇保持适当的体位,例如左侧倾斜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从而保障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

异常情况处理:在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产妇的反应,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过敏反应、局麻药中毒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术后麻醉相关处理

镇痛: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PCEA通过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产妇可自行给药,其镇痛效果确切且对运动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早期活动;PCIA则通过静脉给药,操作简便,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并调整剂量,以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椎管内麻醉后,产妇可能出现头痛(由脑脊液漏导致颅内压降低引起),此时需平卧休息并补充水电解质,严重情况下需进行硬膜外血补丁治疗;若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损伤症状,应及时采取神经营养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语

剖宫产麻醉涉及多个关键要点,从术前细致的评估准备,到合适麻醉方式的选择,再到术中精准的麻醉管理以及术后妥善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关乎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与健康。了解这些要点,不仅能让产妇及其家属对剖宫产麻醉有更科学的认识,也有助于增进对麻醉医生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共同为新生命的顺利诞生保驾护航。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