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对COPD患者的影响

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对COPD患者的影响
作者:段平英   单位: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47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呈现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是全球第三大死因。最新数据显示中国COPD患病总人数接近一亿,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13.7%[1],形势严峻。吸烟控制、早期筛查(肺功能检测)、规范用药(吸入疗法)及合并症的管理是降低疾病负担的核心策略。《2024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管理及预防全球策略》指南指出平均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在使用吸入装置时至少会发生一次错误。尽管不同装置吸入错误的类型和频率因其特征而异,但任何装置都必须加以讲解、示范和定期检查吸入技术。使用“反馈”方法效果更佳,护士指导的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的吸入技术和依从性[2]。本文将探讨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对COPD患者的影响。

吸入治疗的重要性与常见吸入错误

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COPD患者疾病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患者无法正确使用吸入装置[3]。《COPD管理中吸入装置的选择与应用》指出吸入疗法作为COPD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吸入疗法是药物以气溶胶、干粉或雾化溶液形式通过呼吸道吸入[4]。药物直达肺部,药量仅为口服的十分之一,副作用更小;同时迅速打开狭窄气道,缓解憋喘,起效快;而且长期规律使用减少急性发作,延缓肺功能下降。临床研究显示患者在使用吸入药物时存在多个错误,如:未检查药物剂量指示窗、未保持瓶身直立、吸入前未呼气、吸入时未用力且深长地吸气、吸气末未屏气、未充分漱口、未清洁吸入装置等[3]。

吸入装置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压力定量吸入剂(pMDI):其原理是通过罐内加压推进剂释放定量药物气雾,手口协调性要求高,需配合吸气流速>30L/min,代表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以万托林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洗手-摘下盖子,垂直握住气雾剂,用力摇匀-呼气-头部竖直或稍向后倾,将喷口放在口内-用力吸气的同时按下吸入器的顶部,并继续慢慢地吸气-屏气10秒,或在没有不适的感觉下尽量屏气久些-慢慢呼气-用干净纸巾擦拭喷口。操作要诀:摇、呼、按、屏。

干粉吸入剂(DPI):其原理是患者主动吸气驱动药物微粉进入气道,吸气力量要求高,需吸气流速>60L/min。代表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都保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洗手-将都保竖直握持,红色底座在下-打开盖子-检查药物指示窗及有效期-单手握住都保白色中间部分,另一手转动红色底座,再向反方向转动红色底座直至听到“咔哒”声,完成装药-呼气-将吸嘴置于齿间,用双唇用力且深长地吸气-将吸嘴从嘴部移开-屏气10秒-充分漱口三次以上(上下、左右、喉咙处打转)-用干净纸巾擦拭吸嘴。注意不要对着都保吹气,避免内部潮湿,不要用水或者其他液体擦拭都保,定期(每周一次)用干纸巾擦拭吸嘴。舒利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洗手-检查药物指示窗及有效期-一开,一手握住准纳器外壳,另一手的大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向外推滑动杆直至发出“咔哒”声-二呼,握住准纳器并使之远离吸嘴,尽量呼气-三吸,适当抬高头部以打开气道,将吸嘴放入口中,缓慢而深长地吸入药物-四屏,立即将准纳器从口中拿出,以免药物受潮,屏气约10秒-五擦,使用干净纸巾擦拭吸嘴,将拇指放在拇指柄上,尽量快速向后拉,发出“咔哒”声表明已关闭-六漱口,充分漱口三次以上(上下、左右、喉咙处打转)。

软雾吸入剂(SMI):其原理是机械弹簧缓慢释放雾化药液,对吸气流速要求低(>20L/min),肺部沉积率高达52%。代表药物如:噻托溴铵(能倍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次使用时,将药瓶紧紧插入吸入器内,盖紧基座-按照标签上箭头方向将其基座旋转半圈-打开吸嘴帽-按下剂量释放按钮。重复此动作(旋转、打开、按压)4次以完成启动过程。日常使用时,按照(旋转-打开-按压)的步骤进行吸入,然后充分漱口三次以上。

COPD患者大多数年龄较大,且受教育程度不一致,易受到吸入装置使用技术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操作吸入装置,难以发挥治疗的真正作用,应根据患者的吸气力量及手口协调性选择吸入装置。吸入治疗是COPD治疗的基石,GOLD2024强调了吸入装置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性。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是否继续正确使用装置,通过持续教育和定期评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最终实现COPD的全面规范化管理。

2025-07-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