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儿童过敏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0~14岁儿童过敏性哮喘患病率达3.02%,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15.79%。过敏体质儿童的呼吸道黏膜长期处于高敏感状态,极易受外界刺激引发喘息、咳喘、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环境控制、免疫调节、应急处理三个方面,探讨过敏娃呼吸道问题的科学管理措施,帮助过敏娃远离咳喘困扰。
过敏娃呼吸道总闹“小情绪”的原因
过敏娃呼吸道频繁不适,很大程度上与过敏体质引发的呼吸道黏膜异常敏感有关。此类儿童的免疫系统失衡,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当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后,免疫系统会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刺激黏膜充血肿胀,引发鼻塞、咳喘;此外,二手烟、香水味等化学刺激、冷空气等物理刺激,以及感冒病毒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黏膜敏感状态,诱发或加剧喘息、咳嗽等症状。同时,部分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即使轻微刺激也可能引发气道痉挛,导致呼吸道反复出现“小情绪”。
过敏娃呼吸道总闹“小情绪”的3招科学管理策略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过敏娃呼吸道管理的前提,需以常见过敏原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尘螨防控方面,尘螨是室内的主要过敏原,其排泄物与尸体碎片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建议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使用防螨枕套与床垫套;避免使用毛绒玩具、地毯等易积尘物品,每日用HEPA滤网吸尘器清洁地面;室内湿度控制在40%~50%,通过除湿机或空调降低湿度,抑制尘螨繁殖。在花粉与霉菌防护方面,春秋季节花粉浓度较高,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避免在早晨6~10点花粉高峰期外出;如必须外出,应佩戴医用口罩与防护眼镜,回家后立即更换衣物、清洗面部与鼻腔;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定期清洁浴室、厨房等易滋生霉菌的区域,避免使用加湿器,防止霉菌孢子扩散。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的主要目标为增强呼吸道耐受能力,可通过两大措施实现。一是规范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因花粉、尘螨等明确过敏原引起的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如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过敏原提取物。该治疗方法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降低呼吸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是目前能够有效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方法,且需坚持2~3年,长期效果显著。二是营养与运动协同干预。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每日应确保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维生素D(如深海鱼、蛋黄)及益生菌(如含活性益生菌的酸奶),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适度运动可改善肺功能,增强呼吸道抵抗力,选择游泳、慢跑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咳喘。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聚焦快速缓解急性咳喘症状,具体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药物干预规范使用。对于急性发作期的过敏娃,可于医生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快速缓解喘息症状,每日1~2喷,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对于频繁发作的过敏娃,需长期规律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控制气道炎症,降低发作频率。但是,家长必须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且足疗程使用,避免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另一方面,家庭应急护理措施。对于出现咳喘症状的患儿,家长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其接触香水、烟雾等刺激性气体;让患儿行前倾体位或半坐位,减轻呼吸困难;若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婴幼儿>50次/分,学龄儿童>30次/分)、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及时送往医院急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儿童过敏呼吸道问题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家长长期干预。其中,环境控制是“防护墙”,免疫调节是“健康根基”,应急处理是“安全底线”,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为过敏娃的呼吸道健康提供保障。通过三者协同发力,帮助过敏娃的呼吸道远离“小情绪”,为其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