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才是“真脑子进水”

脑积水才是“真脑子进水”
作者:刘帅   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269

“你脑子进水了吧?”——这句玩笑话我们常说。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疾病真的会让脑内“积水”,它叫脑积水。它并非玩笑,而是一种需要警惕、及时干预的疾病。

脑子里的“水”是什么?

大脑内部存在一种清澈的液体——脑脊液,它就像是大脑和脊髓的专属“营养液”和“减震液”,每天为神经组织送去营养、带走废物,同时缓冲外力冲击。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产生与吸收时刻保持平衡。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可能是管道堵塞、吸收不畅,或产生过多——脑脊液就会在脑内过多积聚导致脑室异常扩大,大脑这个“司令部”受到积水挤压,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小宝宝的头特别大?别只当可爱

“这孩子头这么大,真有福气!”——如果宝宝的头围明显比同龄孩子大,别盲目高兴,可能是脑积水在作祟!

婴儿期是脑积水高发阶段,此时,宝宝的头骨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颅骨还具有延展性,当脑脊液积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时,婴儿的头围就会异常增大。

家长务必警惕这些信号:

1.头围增长过快过猛:定期体检时测量头围,若发现数值远超同龄宝宝生长曲线,甚至突然“跳级”,务必重视。

2.囟门异常凸起:宝宝头顶前部柔软的区域(前囟门)本该平坦或轻微凹陷,如果明显鼓起、绷紧,尤其在宝宝不哭闹时也如此,是重要警示。

3.眼睛“落日征”:宝宝黑眼球不自觉地向下转,上眼白露出得特别多,仿佛总在“翻白眼”看下方。

口诀:

“宝宝白眼朝上翻,瞳孔半落眼皮下”,

“头围猛增囟门鼓,快查脑内积水情!”

一旦发现宝宝头围异常增大或伴有上述任何症状,请立即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如头CT或MRI)明确诊断,多数患儿可通过手术有效引流积水,并有机会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

成人走路不稳、记性变差?别都怪“老了”!

许多人误以为脑积水只是婴儿疾病。事实上成人也可能患上脑积水,尤其是一种特殊类型——正常压力脑积水(NPH)。它常悄悄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症状易被误认为“老年痴呆”。

成人脑积水(特别是NPH)的“警示三联征”:

1.走路不稳像醉酒:步伐拖沓,双脚像被粘在地上迈不开,容易莫名跌倒,这是最突出也常被忽略的早期信号!

2.记性变差、反应迟钝:刚发生的事转头就忘,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速度变慢,对原本熟悉的事情感到生疏。

3.小便控制难:突然出现尿急、憋不住尿,甚至来不及去厕所就尿湿了(尿失禁),且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

特别提醒: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走路不稳+记性变差+小便控制难”这三种情况中的至少两种,千万不能简单归咎于衰老或阿尔茨海默病!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

脑积水如何“疏堵”

1. 手术治疗是核心:最常用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简单理解,就是在脑中放置一根细小柔软的管道(分流管),一端放入积水的脑室,另一端通常引入腹腔(脑室-腹腔分流术),管道内有一个精密的阀门系统,就像安装了一个“智能排水阀”,持续、可控地将多余脑脊液引流到身体其他部位吸收掉。

2. 治疗原发病:若脑积水由肿瘤、出血或感染引起,需同时处理这些源头问题。

3.密切随访:手术后需定期复查,确保分流系统工作正常,根据情况调整阀门压力,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脑子进水”不是一句笑谈,而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讯。提高对脑积水的认识,把握黄金干预时机,科学的治疗能有效引流这不该存在的“积水”,让大脑重新“畅快呼吸”,为生命赢回宝贵的质量和尊严。下一次听到“脑子进水”的玩笑时,愿我们都能想起这份关乎生命的警惕与关怀。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