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拧瓶盖时手腕突然传来刺痛,敲击键盘时手指关节酸胀难忍,抱孩子时肘部莫名发力困难等等,其实这些看似没有大碍的疼痛,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腱鞘炎。作为现代人群中的高发疾病,腱鞘炎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腱鞘炎的相关知识,学会科学应对这一“现代文明病”。
1.腱鞘炎的发病原因
想要理解腱鞘炎的成因,首先需要对肌腱和剑鞘的生理结构进行了解。肌腱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负责传递肌肉力量;而腱鞘则是包裹在肌腱外的纤维鞘管,其主要作用是固定肌腱、减少摩擦。当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或过度受力时,就会引起腱鞘充血、水肿、增厚,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这就是腱鞘炎的基本病理过程。
站在医学的角度来说,腱鞘炎的发病原因有两大类,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各种基础疾病,如年龄增长造成的组织退变、先天性肌腱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外在因素则较为常见,如长时间的重复同一动作(打字、玩手机、做家务)、突然增加运动量或劳动强度、局部受凉受寒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加剧,从而引发炎症和疼痛。
2.腱鞘炎类型
腱鞘炎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多见于经常用手腕发力的人群,如厨师、家庭主妇等。其典型症状是手腕拇指侧的骨突处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甚至无法提重物或拧毛巾。
屈指肌腱腱鞘炎则好发于拇指和中指,表现为手指屈伸时出现卡顿或弹响,伴有疼痛,俗称“弹响指”或“扳机指”。这种类型在长期使用手机、电脑的人群中尤为常见。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则主要影响肩部和上臂,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抬臂时疼痛明显加重。
3.腱鞘炎的症状
腱鞘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开始时只是轻微疼痛,慢慢加重,所以早期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腱鞘炎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一般表现为发病部位的酸痛或刺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痛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除了疼痛,腱鞘炎还可能伴随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活动时可能听到摩擦音或弹响声等其他症状。在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如手指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手腕转动困难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为了防止病情更加恶化,应马上就医。
4.腱鞘炎的预防
“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腱鞘炎患者而言,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想要有效降低腱鞘炎的发病风险,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养成非常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防止持续重复同一动作。在使用电脑时,键盘和鼠标的高度应和肘部平齐,手腕保持自然放松;在使用手机时,可使用支架辅助,尽可能的不要长时间低头或单手操作。每隔1小时左右,应做握拳、伸展手指、手腕绕环等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使手腕和手指得到活动,以此缓解肌肉疲劳。
在进行家务劳动或体育运动时,不要突然增加劳动强度或运动量,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度和量。劳动前可先进行热身运动,劳动后要及时放松肌肉。假如感觉到手腕或手指出现不适的情况,为了防止病情加重,应马上休息。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保暖工作,防止手部和腕部受寒受凉,可佩戴护具或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长时间从事重复性动作工作的人群,应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也是腱鞘炎预防的重要措施[3]。
腱鞘炎虽然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日常重视对此疾病的预防,就能有效防止其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关爱自己的关节健康,远离腱鞘炎的侵扰,用健康的身体迎接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