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艾滋病 消除错误观念

了解艾滋病 消除错误观念
作者:丁淑荣   单位:烟台市中心血站
982

一提到艾滋病,好多人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感觉像是碰上了大魔王!今天咱就来唠唠,艾滋病到底是咋回事,保证让你看完不再怕。

艾滋病是啥“妖魔鬼怪”?

艾滋病,大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听着拗口,其实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搞的鬼。这HIV就像个超级狡猾的“内鬼”,专门挑免疫系统里的得力干将——CD4+T淋巴细胞下手。正常情况下,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警察,时刻盯着那些想搞破坏的病菌、病毒。可HIV一来,就开始疯狂繁殖,把CD4+T淋巴细胞一个个干掉。慢慢地,免疫“警察”越来越少,免疫系统这道防线就被攻破啦,那些平时掀不起风浪的病菌、病毒、寄生虫就开始大闹天宫,引发各种严重的感染和肿瘤,身体也就跟着遭罪。

它是怎么“溜”进身体的?

HIV传播主要靠三条“秘密通道”: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传播:这可是“头号传播大户”。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小伙伴,如果在为爱鼓掌的时候不做好防护措施,比如不用安全套,那感染风险就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所以说,安全套不只是“小道具”,更是保护健康的“小卫士”。

血液传播:共用针具注射吸毒的人可得注意了,如果其中一个人感染了HIV,那这个针具就成了病毒的“顺风车”,很容易传染给下一个人。还有输血,如果输了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也会中招。另外,去不正规的地方纹身、打耳洞,用了没严格消毒的器械,也可能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母婴传播:怀孕的妈妈如果感染了HIV,在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或者生宝宝、喂奶的时候,都有可能把病毒传给宝宝。不过现在医学发达,通过一些干预措施,能大大降低这种风险,很多艾滋病妈妈也能生出健康宝宝。

但是,日常一起握个手、拥抱、吃顿饭,或者被蚊子咬几口,都不会感染HIV。所以别再因为这些事儿担惊受怕。

感染后身体会咋样?

感染HIV后,病程就像一场分阶段的“冒险”。

急性期:一般在初次感染2~4周就来“敲门”了,有些人会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皮疹这些像感冒一样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但这时候血液里病毒含量高,传染性很强,就像病毒在身体里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无症状期:急性期过了就进入这个阶段,能持续6~8年甚至更久。表面上看着和正常人没啥两样,该吃吃该玩玩,可病毒在身体里偷偷复制,就像隐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艾滋病期:等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就到了这个最糟糕的阶段。各种严重感染和肿瘤一股脑找上门,病情发展快得吓人,身体就像被“大卸八块”,难受极了。

得了艾滋病就没救了?

虽然目前艾滋病还没办法彻底根治,但也不是被判了“死刑”!现在有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鸡尾酒疗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几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组合起来用,就像给病毒“下套”,抑制它的复制。通过这种治疗,患者能把病毒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就像给生命按下了“暂停键”,让病情不再恶化。现在好多早期就发现并且乖乖接受规范治疗的小伙伴,小日子过得跟正常人没啥两样,寿命也延长了不少。要是一直拖着不治,等到艾滋病发展到晚期,各种严重的继发性感染找上门,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啊,得了艾滋病,只要积极治疗,按时吃药,再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把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不小心发生了高危行为,比如没保护的性行为、共用针具等,也别慌!72小时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而且越早吃效果越好,就像给身体吃了颗“后悔药”。不过这药也不是随便吃的,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最后,我想说,艾滋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它一无所知,还带着偏见去歧视感染者。多了解艾滋病知识,消除那些错误观念,给感染者多些理解、支持和关爱。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努力生活,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科学防艾,不再恐“艾”!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