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草丛里的“隐形杀手”!一文教你躲开恙虫病

小心草丛里的“隐形杀手”!一文教你躲开恙虫病
作者:何碧君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835

你是否想过,一次普通的户外散步或田间劳作,就可能让健康陷入危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5~11月恙虫病高发期,全国约有数万人感染。这种由恙虫叮咬引发的传染病,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今天,我们就把恙虫病的来龙去脉和预防方法讲透。

恙虫病是什么?草丛里的“咬人怪”

恙虫病,医学上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一种叫“恙虫病东方体”的病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恙虫有多小?成虫大小约0.2~0.5毫米,肉眼几乎看不见,它们藏在草丛、灌木、田地里,专挑人体皮肤柔软、隐蔽的部位下嘴,比如腋窝、腹股沟、腰部、屁股沟等。

被叮咬后,初期往往没有明显感觉,潜伏期通常为4~20天。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41℃,吃退烧药也难以缓解;特征性焦痂:叮咬处会出现黑色的小溃疡,中间凹陷、周围隆起,形似火山口(医学上称为焦痂),约65%~98%的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由于焦痂多在隐私部位,很多人难以察觉;全身不适:伴随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皮疹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肺炎、肾衰竭,甚至昏迷。

为什么被虫子咬一口这么严重?因为恙虫携带的“恙虫病东方体”会侵入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刺激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破坏多个器官。

为什么会得恙虫病?这些情况要当心

1.环境因素:恙虫主要栖息在潮湿、阴暗的草丛、灌木中。中国以长江为界,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发病高峰在5~11月,北方(如山东、江苏)则集中在10~11月。即使是城市公园的草地,也可能潜藏恙虫。

2.人群易感: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野外训练部队及旅行者,因接触自然环境时间长,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老年人和儿童因皮肤敏感、免疫力较弱,感染后病情进展更快。此外,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仅能维持数月,且只对原株病原体有效,因此可能反复感染。

3.传播途径:啮齿动物(如老鼠)是恙虫的主要宿主,恙螨幼虫通过叮咬老鼠携带病菌,再叮咬人类完成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恙螨被感染后,可将病菌经卵传给后代,形成长期传染源。

怎么做才能远离恙虫病?记住6个“防咬大招”

1.出门前:把自己“包严实”。穿对衣物:去野外时,避免穿短裤、短裙,选择浅色、质地较厚的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穿高帮鞋,减少皮肤暴露。研究表明,规范着装可使叮咬风险降低60%。喷涂驱虫剂:在暴露的皮肤,如手腕、脚踝、脖子等部位,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成分的驱虫剂,可有效驱赶恙虫。需注意,2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避蚊胺,6岁以下儿童避免直接喷在脸上,可喷在手上后涂抹。

2.活动中:别往草丛里钻。选择安全路线:尽量走干净的步道,避免为抄近路进入草丛、灌木丛。如果必须穿过,可用树枝在前方拍打地面,驱赶恙虫(俗称“打草惊虫”)。避免接触地面:再累也不要直接坐在草地上休息,随身携带防潮垫或选择石头、木凳等干燥处。

3.回家后:全身检查+洗澡。仔细检查皮肤:回家后立即脱光衣物,对着镜子或请家人帮忙,重点检查腋窝、大腿内侧、腰部、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火山口”状的焦痂。哪怕没有其他症状,一旦发现焦痂,需立即前往医院感染科或传染科就诊。彻底清洁皮肤:用肥皂或沐浴露仔细清洗全身,重点搓洗容易藏虫的皮肤褶皱处。换下来的衣物用热水浸泡清洗,高温可杀死可能附着的恙虫。

4.居家防护:断了恙虫的“老巢”。灭鼠除螨:老鼠是恙虫的主要传染源,定期清理家中杂物,堵塞鼠洞,使用捕鼠器、粘鼠板或在专业指导下投放毒饵。同时,铲除家门口、院子里的杂草,填平坑洼,减少恙虫栖息地。环境消杀:必要时,可在庭院、阳台等区域喷洒菊酯类杀虫剂,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儿童、宠物接触。

5.万一被叮咬:别等!立刻去医院。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且近期有野外活动史,哪怕没有发现焦痂,也不能当作普通感冒自行服药。现实中,恙虫病因症状相似导致误诊的案例比比皆是,延误治疗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深圳某医院曾接诊一位45岁的王先生,他周末去郊区爬山后出现高烧、头痛,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烧药和感冒药,症状却持续加重,一周后因呼吸衰竭被送进ICU。检查发现,他腰部有一处极小的焦痂,最终确诊为恙虫病。类似的,杭州62岁的李阿姨在田间劳作后发热、乏力,社区医院按感冒治疗3天无效,转院后才确诊恙虫病,此时已出现肝功能损伤。

数据显示,恙虫病的误诊率高达40%~60%。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早期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与流感、普通感冒极为相似,加上焦痂多位于隐私部位,患者和医生都可能忽视。更危险的是,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延误病情。而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期,恙虫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能导致高达24%的病死率。

但如果及时诊断治疗,效果则完全不同。广州某医院统计发现,在出现症状3天内使用多西环素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仅7天,且全部康复;而延误治疗超过7天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至15天以上,部分出现永久性器官损伤。这充分说明,有野外活动史的发热患者,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经历,争取尽早排查恙虫病,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步。

6.特殊人群:重点保护。老人、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户外活动时需格外注意防护。建议减少在草丛、树林中的停留时间,若必须前往,家人需协助做好防护措施,并密切观察身体变化。

照顾家人健康,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记住这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既能放心享受户外活动的快乐,又不用担心被恙虫偷袭。快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家人和朋友,让大家都远离这个“隐形杀手”。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