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恢复期 中医调理助康复

胰腺炎恢复期 中医调理助康复
作者:杨梦娟   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
479

“炎症控制住了,可总觉得乏力、没胃口,中医能帮上忙吗?” 答案是肯定的。胰腺炎急性期需西医紧急救治,但进入恢复期后,中医通过辨证施膳、穴位调理、情志疏导等方法,能有效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疼痛不适,帮助患者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恢复期常见问题,中医有解

胰腺炎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常面临三大困扰:一是消化功能弱,吃一点就腹胀、恶心;二是腹部隐痛反复发作,遇冷或劳累后加重;三是乏力、体重下降,免疫力变差。从中医角度看,这是 “湿热未清、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的表现 —— 急性期热毒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故有隐痛;正气耗伤,则见乏力。

辨证施膳:吃对食物是关键

中医强调 “药食同源”,恢复期饮食需遵循 “循序渐进、辨证选食” 原则。急性期刚过(通常出院后 1-2 周),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应以 “清淡、流质、易消化” 为主,推荐小米粥、南瓜粥、山药糊等,这些食材能健脾益胃,减少胃肠负担。若患者舌苔黄腻、口苦,属 “湿热残留”,可在粥中加少量冬瓜仁、薏苡仁,帮助清热利湿;若怕冷、大便稀溏,属 “脾胃虚寒”,可加生姜、炒白扁豆,温胃散寒。需特别提醒:避免过早食用鸡汤、骨头汤等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胰液分泌,诱发不适。随着恢复进展(出院 2-4 周后),可逐渐添加瘦肉末、豆腐、蒸蛋等优质蛋白,但需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爆炒。同时,可适当食用山楂、陈皮等理气消食的食材,帮助改善消化功能。

特色疗法:辅助恢复有妙招

除了饮食调理,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疗法,能有效辅助胰腺炎患者恢复。穴位按摩简单易行,患者可自行操作。推荐三个核心穴位:足三里(膝盖下 3 寸,胫骨外侧 1 横指),按揉能健脾和胃,缓解腹胀;中脘穴(肚脐上 4 寸),顺时针按揉可理气止痛,改善胃脘不适;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按揉能疏肝解郁,缓解情绪紧张导致的腹痛。每个穴位每次按揉 3-5 分钟,每天 2-3 次即可。艾灸疗法适合脾胃虚寒的患者,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肚脐)等穴位,每次 15-20 分钟,每周 2-3 次,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改善怕冷、腹泻等症状。但需注意,若患者有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等热象,不宜使用艾灸。中药调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辨证用药。如湿热残留者,常用茵陈、栀子、茯苓等清热利湿;脾虚气滞者,用党参、白术、陈皮等健脾理气;瘀血阻络者,用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中药调理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避免恢复 “走弯路”

胰腺炎恢复期虽以中医调理为主,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影响恢复效果。

首先,严格控制饮食是核心。避免饮酒、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胰腺,可能诱发病情反复。同时,要规律进食,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其次,注意休息与运动平衡。恢复期患者不宜过度劳累,但也不能长期卧床。可从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既能促进气血运行,又能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最后,保持良好情绪很重要。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情绪紧张、焦虑会影响肝脾功能,导致气血不畅,加重腹痛、腹胀等症状。患者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胰腺炎恢复期是身体 “重建” 的关键阶段,中医调理注重 “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建议患者在恢复期尽早结合中医调理,同时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这样才能更快、更平稳地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2025-08-19
分享    收藏